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言 | 第11-27页 |
·引言 | 第11页 |
·射干的生药学研究 | 第11-13页 |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异黄酮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黄酮化合物 | 第14页 |
·酮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酚类化合物 | 第15页 |
·苯酮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二环三萜类化合物 | 第16页 |
·甾体类化合物 | 第16页 |
·挥发性成分 | 第16-17页 |
·苯丙酸化合物 | 第17页 |
·其它成分 | 第17页 |
·射干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21页 |
·抗炎作用 | 第17-18页 |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 第18-19页 |
·抗菌作用 | 第18页 |
·对皮肤癣菌的抑制作用 | 第18-19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9页 |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第19页 |
·雌性激素样作用 | 第19-20页 |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第20页 |
·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 | 第20页 |
·蛋白激酶C 活化作用 | 第20页 |
·其它作用 | 第20-21页 |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21-24页 |
·中药指纹图谱概念的提出 | 第21-22页 |
·中药指纹图谱发展背景 | 第22-23页 |
·中药指纹图谱定义、特点及指导原则 | 第23页 |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 第23-24页 |
·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道地药材概念的研究 | 第24-25页 |
·药材道地性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射干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27-57页 |
·引言 | 第27页 |
·射干药材的TLC 薄层鉴别及比较 | 第27-30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样品处理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射干药材的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比较分析 | 第30-52页 |
·黄冈道地药材射干HPLC 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的研究 | 第30-44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0页 |
·提取溶剂的初步考察 | 第30-34页 |
·流动相的考察 | 第34-36页 |
·不同厂家色谱柱的考察 | 第36-38页 |
·乙腈-水体系的流动相条件下的梯度条件的优化 | 第38页 |
·柱温的考察 | 第38-39页 |
·流速的考察 | 第39-40页 |
·波长的选择 | 第40-42页 |
·确定色谱条件后提取溶媒的验证 | 第42-43页 |
·射干HPLC 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 第43-44页 |
·黄冈道地射干药材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分析 | 第44-48页 |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44页 |
·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 第44-45页 |
·共有指纹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计算 | 第45-48页 |
·不同产地射干HPLC 指纹图谱的差异性比较 | 第48-52页 |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48页 |
·不同产地射干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8-49页 |
·不同产地射干HPLC 指纹图谱的差异性比较 | 第49-52页 |
·射干RAPD 基因指纹图谱的建立的初步研究 | 第52-5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页 |
·叶片和药材中总DNA 的提取 | 第52-53页 |
·随机引物的选择 | 第53页 |
·RAPD 扩增条件 | 第53-54页 |
·RAPD 扩增结果与讨论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射干中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分析 | 第57-75页 |
·引言 | 第57页 |
·射干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 第57-64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7-58页 |
·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8页 |
·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8-59页 |
·含量检测的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 第59-61页 |
·线性范围考察 | 第59-60页 |
·溶剂加入量的考察 | 第6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0-6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1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61页 |
·不同产地射干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61-63页 |
·同一季节采收射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射干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63-64页 |
·射干中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研究 | 第64-73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64-65页 |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5页 |
·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5-66页 |
·射干苷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 第66-70页 |
·线性范围考察 | 第66-68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8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8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68-69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69-70页 |
·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和射干苷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 第70-71页 |
·不同产地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和射干苷的含量测定 | 第71-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射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75-79页 |
·引言 | 第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5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75-76页 |
·测定方法 | 第76页 |
·测定结果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9-8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80页 |
·本文有待完善之处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