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资源家系测定性状的英文缩写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1 前言 | 第17页 |
2 猪肌肉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已明确的主效基因 | 第17-18页 |
·其它候选基因 | 第18-22页 |
3 拟分离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M2(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2,GSTM2) | 第22-23页 |
·肌联蛋白帽(Titin-cap,TCAP) | 第23页 |
·肌动蛋白a2(Actin,Alpha 2,ACTA2) | 第23-24页 |
·双特异性磷酸酶13(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3,DUSP13) | 第24-25页 |
4. 电脑克隆在分离新基因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5. 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利用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 第27-28页 |
·通过分子标记研究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28页 |
·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6.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四个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 | 第32-91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试验材料 | 第32-34页 |
·试验样品和性状测定 | 第32-33页 |
·DNA样品 | 第32页 |
·组织样品 | 第32页 |
·性状测定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3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3页 |
·缓冲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3 试验方法 | 第34-45页 |
·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基因组DNA的浓度测定和质量检测 | 第35页 |
·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和SMART cDNA的合成 | 第35-37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6页 |
·SMART cDNA的合成 | 第36-37页 |
·候选基因cDNA的分离 | 第37-40页 |
·利用电子克隆策略设计引物 | 第37-38页 |
·RT-PCR方法扩增cDNA | 第38页 |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38-40页 |
·RACE-PCR | 第40页 |
·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候选基因基因组序列的分离及SNPs研究 | 第41-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1页 |
·PCR反应 | 第41页 |
·PCR产物回收、纯化和克隆测序 | 第41页 |
·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页 |
·候选基因部分SNP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 第41-44页 |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分子标记在不同猪种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 | 第44页 |
·分子标记的基因效应分析 | 第44页 |
·表达谱分析 | 第44-45页 |
·RT-PCR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45页 |
·Real-time RT-PCR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的表达分析 | 第4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5-84页 |
·猪GSTM2基因 | 第45-56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猪GSTM2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 | 第46页 |
·猪GSTM2基因部分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46-47页 |
·猪GSTM2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0页 |
·猪GSTM2基因的SNPs研究 | 第50-53页 |
·猪GSTM2基因存在无义介导mRNA降解的可能性分析 | 第53-54页 |
·猪GSTM2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54-56页 |
·猪TCAP基因 | 第56-64页 |
·猪TCAP基因部分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56页 |
·猪TCAP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58页 |
·猪TCAP基因的SNPs研究 | 第58-62页 |
·猪TCAP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62-64页 |
·猪ACTA2基因 | 第64-75页 |
·猪ACTA2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 | 第64页 |
·猪ACTA2基因部分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64-65页 |
·猪ACTA2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69页 |
·猪ACTA2基因的SNPs研究 | 第69-71页 |
·猪ACTA2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71-75页 |
·猪DUSP13基因 | 第75-84页 |
·猪DUSP13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 | 第75页 |
·猪DUSP13基因部分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75-76页 |
·猪DUSP13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6-78页 |
·猪DUSP13基因的SNPs研究 | 第78-82页 |
·猪DUSP13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82-84页 |
5 讨论 | 第84-91页 |
·利用电子克隆策略分离猪新基因 | 第84页 |
·猪与其他物种基因组和氨基酸的保守性 | 第84-85页 |
·关于SNPs的生物学效应 | 第85页 |
·关于ASP技术与多态检测方法 | 第85-86页 |
·分子标记在不同猪群间基因频率分布 | 第86-87页 |
·分子标记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87-88页 |
·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88-89页 |
·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的Real-time表达分析 | 第89页 |
·关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 第89-91页 |
第四章 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的关联分析 | 第91-104页 |
1 引言 | 第91页 |
2 试验材料 | 第91页 |
·试验猪群和性状测定 | 第91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91页 |
3 试验方法 | 第91-95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引物 | 第91-93页 |
·分子标记在试验猪群中的基因分型 | 第93-94页 |
·GSTM2、ACTA2、DUSP13的PCR-RFLP基因分型和TCAP-ASP基因分型 | 第93页 |
·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 | 第93-94页 |
·统计分析 | 第94-95页 |
·杂种优势的计算 | 第94页 |
·个体位点杂合度的计算 | 第94页 |
·标记位点对性状杂种优势的单标记分析 | 第94页 |
·个体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 第94-95页 |
·不同个体杂合度水平间杂种优势的差异 | 第9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5-102页 |
·微卫星标记PCR扩增和电泳结果 | 第95页 |
·单标记分析结果 | 第95-100页 |
·个体杂合度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 第100-101页 |
·不同个体杂合度水平间杂种优势的差异 | 第101-102页 |
5 讨论 | 第102-104页 |
·关于单标记分析 | 第102-103页 |
·关于个体杂合度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 第103页 |
·关于不同个体杂合度水平间杂种优势的差异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6页 |
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 第104-105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