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导论 | 第9-20页 |
| (一) 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 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 2. 选题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 第9-10页 |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8页 |
| 1. 国际法研究 | 第10-14页 |
| 2. 外交思想演变研究 | 第14-15页 |
| 3. 宗藩体制研究 | 第15-18页 |
| (三) 论文难点、重点、创新点 | 第18-20页 |
| 1. 难点:国际法的输入与晚清对外观念转变的关系 | 第18页 |
| 2. 重点:国际法如何被清政府接受和运用 | 第18-19页 |
| 3. 创新点:国际法和宗藩体制的关系 | 第19-20页 |
| 一、国际法的输入与传播 | 第20-32页 |
| (一) 国际法输入概况 | 第20-25页 |
| 1. 国际法的输入 | 第20-23页 |
| 2. 国际法的传播 | 第23-25页 |
| (二) 国际法与春秋战国邦交观的类比 | 第25-32页 |
| 二、宗藩体制的理论渊源与晚清外交模式 | 第32-47页 |
| (一) 宗藩体制的理论渊源 | 第32-37页 |
| (二) 清代东亚国际秩序及宗藩体制的转变 | 第37-42页 |
| (三) 国际法规范下的西方外交体制及晚清近代外交理念的萌生 | 第42-47页 |
| 三、国际法与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 第47-71页 |
| (一) 法国对越南的入侵与清朝的反应 | 第47-55页 |
| 1. 法国入侵越南的背景 | 第47-49页 |
| 2. 《西贡条约》、《法越和平同盟条约》的签订 | 第49-50页 |
| 3. 清政府对法国侵占越南的反应 | 第50-53页 |
| 4. 越南的反应 | 第53-55页 |
| (二) 中法关于越南属国问题的交涉 | 第55-71页 |
| 1. 关于宗主权和保护权的交涉 | 第55-63页 |
| 2. 援引国际法谴责法国侵占越南,维护中越宗藩关系 | 第63-71页 |
| 四、国际法与中日朝鲜问题交涉 | 第71-80页 |
| (一) 日本对中朝宗藩关系的挑战 | 第71-72页 |
| (二) 在朝鲜属国地位问题上的对日交涉 | 第72-80页 |
| 结语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