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离子加速器的应用和制备 | 第9-10页 |
·离子加速器的应用及特点 | 第9页 |
·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制及使用现状、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玻璃管离子加速器的制备方法 | 第10页 |
·化学镀技术 | 第10-17页 |
·化学镀镍原理 | 第11-12页 |
·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 | 第12-13页 |
·玻璃基体上的化学镀镍 | 第13-14页 |
·玻璃基体的活化方法 | 第14-15页 |
·化学镀镍的应用 | 第15-16页 |
·化学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6-17页 |
·复合镀技术 | 第17-23页 |
·复合镀的特点 | 第17-18页 |
·复合镀的应用 | 第18-22页 |
·纳米复合镀的研究应用 | 第22-23页 |
·复合镀的发展 | 第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实验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25页 |
·原料及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实验过程及主要工艺参数 | 第26-28页 |
·基体预处理 | 第26-27页 |
·化学镀镍磷过程 | 第27页 |
·电沉积前预处理 | 第27-28页 |
·电沉积过程 | 第28页 |
·镀后处理 | 第28页 |
·检测分析技术 | 第28-29页 |
·电阻薄膜的成分与结构分析 | 第28页 |
·电阻薄膜电阻的测量 | 第28页 |
·薄膜电阻腐蚀失重率 | 第28页 |
·自腐蚀电位测定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石英管表面 NI-P 合金镀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46页 |
·预处理工艺对化学镀层质量的影响 | 第29-33页 |
·粗化条件对化学镀的影响 | 第29-31页 |
·活化条件对化学镀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主盐及还原剂的影响研究 | 第33-37页 |
·主盐及还原剂对镀层含磷量、镀速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主盐及还原剂比例下镀层 SEM 分析 | 第35-37页 |
·镀液 pH 值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主盐及还原剂对镀层含磷量、镀速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 pH 值下镀层的 SEM 分析 | 第38-39页 |
·稳定剂的影响研究 | 第39-41页 |
·施镀温度的影响研究 | 第41页 |
·化学镀 Ni-P 过程的机理研究 | 第41-44页 |
·诱发铜片化学镀镍试验 | 第43-44页 |
·化学吸附 H_2PO_2~- 及镍氢化物的形成 | 第44页 |
·给出电子 | 第44页 |
·Ni-P 合金的沉积及氢气的生成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复合电沉积制备石英管薄膜电阻的研究 | 第46-63页 |
·镀液中 SiO_2 含量的影响研究 | 第46-49页 |
·镀液中 SiO_2 浓度对 SiO_2 复合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镀液中 SiO_2 浓度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镀液中 SiO_2 浓度对镀层电阻的影响 | 第48-4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研究 | 第49-53页 |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粒子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电阻的影响 | 第52-53页 |
·电流密度的影响研究 | 第53-57页 |
·电流密度对镀层 SiO_2 复合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 SEM 和 EDX 分析 | 第54-56页 |
·不同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电阻的影响 | 第56-57页 |
·镀液 pH 值对镀层及其电阻的影响 | 第57-58页 |
·镀层中不同 SiO_2 含量的 XRD 分析 | 第58-59页 |
·复合电沉积 Ni-P-SiO_2 过程的机理研究 | 第59-61页 |
·Ni-P-SiO_2 复合镀层的制备 | 第60页 |
·镀液中 SiO_2 颗粒分散量对 SiO_2 颗粒共析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电流密度对 SiO_2 颗粒共析量的影响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石英管薄膜电阻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63-70页 |
·电阻薄膜材料腐蚀失重腐蚀测试 | 第63-65页 |
·电阻薄膜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测试 | 第65-68页 |
·电阻薄膜材料的耐腐蚀机理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