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 ·纳米科技简介 | 第14页 |
|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主要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4-15页 |
| ·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 ·生物多糖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16-22页 |
| ·生物多糖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 第17-18页 |
| ·生物多糖指导绿色合成金属及无机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合成多孔金属及金属氧化物 | 第19-20页 |
| ·天然多糖作为硬模板合成金属及无机材料 | 第20页 |
| ·生物多糖指导的绿色合成纳米金属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20-21页 |
| ·生物多糖为模板绿色合成纳米材料的优点 | 第21页 |
| ·生物多糖指导绿色合成金属及无机材料的展望 | 第21-22页 |
| ·超级电容器简介 | 第22-30页 |
|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储能原理 | 第23-25页 |
|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特点 | 第25-26页 |
|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特点 | 第26-27页 |
| ·超级电容器的国内外发展与产业化状况 | 第27-28页 |
| ·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 | 第28-30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利用淀粉制备多孔氧化镍和氧化钴电极材料 | 第33-57页 |
| ·引言 | 第33-37页 |
| ·淀粉的基本性质与特征 | 第34-36页 |
| ·可溶性淀粉的表征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实验 | 第37-39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7-38页 |
| ·对比实验 | 第38-39页 |
| ·多孔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 第39-50页 |
|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 ·超电容性能测试 | 第45-50页 |
| ·纳米多孔氧化钴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 第50-55页 |
| ·前言 | 第50-51页 |
| ·实验过程 | 第51页 |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51-5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超电容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利用胶体碳球制备氧化物空心球结构 | 第57-72页 |
| ·引言 | 第57-59页 |
| ·胶体碳球与纳米须 NI(OH)2 的核 | 第59-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 ·利用胶体碳球为模板制备 SiO_2、TiO_2、SnO_2 空心球 | 第65-70页 |
| ·实验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利用多糖制备 AG、NI 和 CO 纳米粒子 | 第72-83页 |
| ·引言 | 第72-74页 |
| ·实验 | 第74-75页 |
| ·实验试剂 | 第74页 |
| ·表征仪器 | 第74-75页 |
| ·实验过程 | 第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2页 |
| ·银纳米粒子 | 第75-77页 |
| ·银的大孔海绵体与银纳米粒子/碳复合材料 | 第77-79页 |
| ·碳保护镍、钴纳米粒子 | 第79-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