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 第一章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概况及研究利用现状 | 第14-21页 |
| 1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概况 | 第15-16页 |
| ·野生蔬菜的数量 | 第15页 |
| ·野生蔬菜的质量 | 第15-16页 |
| ·野生蔬菜的分布 | 第16页 |
| 2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8页 |
|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6页 |
| ·食用及加工方法研究 | 第16页 |
| ·营养价值研究 | 第16-17页 |
| ·药用价值研究 | 第17页 |
| ·野菜研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17-18页 |
| ·病虫危害严重 | 第17页 |
| ·污染严重 | 第17页 |
| ·作为种质资源利用不够 | 第17-18页 |
| 3 野生蔬菜资源的科研前景 | 第18页 |
| ·通过野菜的引种驯化和提纯复壮,选育出新的蔬菜优良种类 | 第18页 |
| ·野菜间、家野菜间的杂交,培育优良品种 | 第18页 |
| ·作砧木使用 | 第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南京地区菊科三种野菜资源的概况 | 第21-27页 |
| 1 芦蒿 | 第22页 |
| 2 菊花脑 | 第22-23页 |
| 3 马兰 | 第23页 |
| 4 三种野菜的营养价值分析 | 第23-24页 |
| 5 三种野菜资源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同工酶和RAPD分析技术在蔬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35页 |
| 1 同工酶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第27-29页 |
| ·同工酶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同工酶分析技术在蔬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 ·亲缘关系鉴定和分类 | 第28页 |
| ·品种及杂种的鉴定 | 第28页 |
| ·杂种优势预测 | 第28页 |
| ·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 第28页 |
| ·基因定位 | 第28-29页 |
| ·在蔬菜生理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2 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29-31页 |
| ·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29页 |
| ·RAPD分子标记在蔬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 ·蔬菜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0页 |
| ·遗传图谱的建立 | 第30页 |
| ·基因定位 | 第30页 |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30-31页 |
| ·品种纯度鉴定 | 第31页 |
| ·其他应用研究 | 第31页 |
| 3 同工酶和RAPD分析技术在野生蔬菜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5-69页 |
| 第四章 芦蒿资源的鉴定分类与评价 | 第36-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38页 |
| ·同工酶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 ·RAPD分析 | 第38页 |
| ·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 ·形态特征鉴定分类 | 第38-39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39-40页 |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第39-40页 |
|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40页 |
| ·四种类型芦蒿的RAPD分析 | 第40-42页 |
| ·RAPD扩增结果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41页 |
| ·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 | 第41-42页 |
| ·农艺性状评价 | 第42-43页 |
| ·田间生长状况评价比较 | 第42页 |
| ·营养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42-43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菊花脑资源的鉴定分类与评价 | 第47-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 ·材料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页 |
| ·同工酶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RAPD分析 | 第48页 |
| ·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第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形态特征鉴定分类 | 第48-49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49-50页 |
|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49-50页 |
| ·RAPD分析 | 第50-51页 |
| ·RAPD扩增结果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0页 |
| ·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 | 第50-51页 |
| ·农艺性状评价 | 第51-53页 |
| ·田间生长状况调查 | 第51-52页 |
| ·营养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52-53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马兰资源的鉴定分类与评价 | 第55-6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 ·材料 | 第56页 |
| ·方法 | 第56页 |
| ·同工酶分析方法 | 第56页 |
| ·RAPD分析 | 第56页 |
| ·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第5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 ·形态特征鉴定分类 | 第56-57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57-58页 |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第57-58页 |
|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58页 |
| ·RAPD分析 | 第58-59页 |
| ·RAPD扩增结果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页 |
| ·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 ·农艺性状评价 | 第59-61页 |
| ·田间生长状况调查 | 第59-60页 |
| ·营养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60-61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马兰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 第64-6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 ·材料 | 第65页 |
| ·方法 | 第65-66页 |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65页 |
| ·接种和培养 | 第65页 |
| ·培养基 | 第65页 |
| ·驯化定植 | 第65-66页 |
| ·平均增殖芽数和平均生根数计算 | 第6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 ·茎尖增殖培养基筛选 | 第66页 |
| ·诱导生根培养基筛选 | 第66-67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全文结论 | 第69-7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