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多年生菜类论文--食用百合论文

龙牙百合脱毒种球培育及休眠生理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18页
   ·概述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背景第15-17页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第17-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45页
   ·百合病害及脱毒技术研究第18-22页
     ·百合病害类型第18页
     ·百合脱毒技术研究第18-21页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第21-22页
   ·百合组织培养第22-26页
     ·外植体第22-23页
     ·培养基第23-25页
     ·继代培养与植株再生第25-26页
   ·有关植物休眠与萌发机理的几种假说第26-29页
     ·激素调控学说第26-27页
     ·代谢途径调控学说第27-28页
     ·代谢物的调控第28页
     ·基因表达的调节第28-29页
   ·百合休眠的原因第29-30页
   ·休眠的解除方法第30-31页
   ·解除百合鳞茎休眠过程中的变化第31-43页
     ·茎尖的形态变化第31页
     ·茎尖超微结构的变化第31-35页
     ·Ca~(2+)和Ca~(2+)-ATPase的变化第35-37页
     ·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第37-38页
     ·蛋白质代谢的变化第38-39页
     ·核酸代谢的变化第39-40页
     ·内源激素的变化第40-43页
   ·前景与展望第43-45页
第3章 龙牙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第45-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材料第45页
     ·方法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不同外植体的茎尖大小对成活率的影响第45-46页
     ·高温预处理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化学预处理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讨论第49-51页
     ·茎尖大小来源与成活率、脱毒率之间的关系第49页
     ·热处理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病毒化学抑制剂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第50页
     ·病毒检测方法第50-51页
第4章 脱毒小鳞茎增殖培养技术第51-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材料第51页
     ·方法第51-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鳞叶直接诱导次级小鳞茎第53-54页
     ·小鳞茎的增殖第54-55页
     ·小鳞茎诱导丛生芽第55-56页
     ·脱毒小鳞茎生根试验结果第56-57页
   ·讨论第57-59页
     ·鳞叶诱导次级小鳞茎第57页
     ·小鳞茎的增殖第57-58页
     ·丛生芽的诱导第58-59页
第5章 脱毒龙牙百合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第59-64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材料第59页
     ·方法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体细胞胚的诱导条件第60-61页
     ·形态学观察结果第61-62页
   ·讨论第62-64页
     ·2,4-D浓度对诱导体细胞胚的影响第62页
     ·体细胞胚的发生途径和发育过程第62-64页
第6章 低温贮藏解除休眠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第64-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4-66页
     ·供试材料第64页
     ·方法第64-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2页
     ·淀粉含量的变化第66-67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67-68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68-69页
     ·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电泳第69-71页
     ·淀粉磷酸化酶(PHO)同工酶电泳第71页
     ·酯酶(EST)同工酶第71-72页
   ·讨论第72-75页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和休眠解除的关系第72-73页
     ·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和休眠解除的关系第73-74页
     ·同工酶的变化和休眠解除的关系第74-75页
第7章 龙牙百合贮藏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第75-83页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实验材料第75页
     ·仪器和试剂第75页
     ·激素的提取、纯化和测定第75-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0页
     ·ABA第76-77页
     ·GA_3第77页
     ·IAA第77-78页
     ·商品鳞茎GA_3/ABA、IAA/ABA比值的变化第78-79页
     ·试管鳞茎GA_3/ABA、IAA/ABA比值的变化第79-80页
   ·讨论第80-83页
     ·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80-81页
     ·激素平衡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81-83页
第8章 低温解除休眠茎尖结构及Ca2+-ATPase分布的变化第83-107页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材料第83页
     ·方法第83-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9页
     ·显微结构的变化第85-88页
     ·超微结构的变化第88-97页
     ·低温贮藏过程小鳞茎生长点Ca~(2+)-ATPase的分布第97-98页
     ·不同温度贮藏下试管鳞茎的萌发率第98-99页
   ·讨论第99-107页
     ·茎尖显微结构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99-100页
     ·茎尖细胞中线粒体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0-101页
     ·茎尖细胞中液泡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1-102页
     ·茎尖细胞中质体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2-103页
     ·茎尖细胞中脂体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3页
     ·茎尖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3-104页
     ·生长点Ca~(2+)-ATPase的时空分布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04-107页
第9章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和核酸含量的变化第107-135页
   ·材料与方法第107-113页
     ·材料第107页
     ·方法第107-113页
   ·结果与分析第113-130页
     ·SDS-PAGE单向电泳分析第113-117页
     ·IEF-SDS-PAGE双向电泳分析第117-128页
     ·核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28-130页
   ·讨论第130-135页
     ·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第130页
     ·电泳图谱的软件分析第130-131页
     ·蛋白的质谱鉴定第131-132页
     ·蛋白质组分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32-133页
     ·核酸含量与休眠解除的关系第133-135页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结论第135-136页
   ·创新点第136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36-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2页
附录:图版第152-1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竞争性选举与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以基层人大代表直选为中心
下一篇:半月板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在全膝置换术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