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一、研究概况 | 第6-7页 |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7-9页 | 
| 第一章 唐代散传兴盛之因 | 第9-19页 | 
| 第一节 唐朝统治者致力于修史的影响 | 第9-10页 | 
| 第二节 散传写作的宗旨 | 第10-16页 | 
| 一、弥补官修史书的不足 | 第11-12页 | 
| 二、惩恶劝善 | 第12-14页 | 
| 三、不平则鸣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写作技法的成熟和古文运动的推动 | 第16-19页 | 
| 一、杂体传记写作技法成熟 | 第16-17页 | 
| 二、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唐代文人所撰散传的类型 | 第19-33页 | 
| 第一节 非应用文类散传 | 第19-28页 | 
| 一、单纯记事写人的散传 | 第22-23页 | 
| 二、写人说理结合的散传 | 第23-28页 | 
| 第二节 应用文类散传 | 第28-33页 | 
| 一、为亲朋好友所作 | 第29-30页 | 
| 二、为达官贵人所作 | 第30-31页 | 
| 三、为才德之士所作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唐代散传的艺术特征 | 第33-49页 | 
| 第一节 唐代散传对《史记》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40页 | 
| 一、既“实录”,又重“文” | 第33-36页 | 
| 二、对《史记》叙事笔法的继承以及对其议论手法的发扬 | 第36-38页 | 
| 1、对《史记》叙事笔法的继承 | 第36-37页 | 
| 2、对《史记》议论手法的发扬 | 第37-38页 | 
| 三、小说化的艺术手法 | 第38-40页 | 
| 第二节 唐代散传的艺术特征 | 第40-44页 | 
| 一、人物性格鲜明 | 第40-41页 | 
| 二、抒情真挚深沉 | 第41-42页 | 
| 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 第42-44页 | 
| 第三节 唐代散传的影响 | 第44-49页 | 
| 一、扩大了传主范围 | 第44-46页 | 
| 二、促进了唐传奇的发展 | 第46-48页 | 
| 三、对后世传记散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