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争论情况 | 第13-16页 |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文章框架结构 | 第18-19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9页 |
2 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货币政策有效性涵义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框架 | 第20-22页 |
·货币政策有效分析的衡量标准及重点 | 第22-25页 |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衡量标准 | 第22-23页 |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重点 | 第23-25页 |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演变及效用评价 | 第25-33页 |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演变历程 | 第25-31页 |
·1984年——1986年,"行政"式调控 | 第25-26页 |
·1987年——1991年,"硬着陆"式调控 | 第26-27页 |
·1993年——1997年,"软着陆"式调控 | 第27-28页 |
·1998年——2002年,反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时期 | 第28-29页 |
·2004年——2007年,"未雨绸缪式"宏观调控 | 第29页 |
·2008年——2010年,"恢复经济"的宏观调控 | 第29-31页 |
·我国几次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 | 第31-33页 |
4 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脉冲响应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33-45页 |
·测度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4-36页 |
·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 | 第36-40页 |
·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中各变量格兰杰检验 | 第37-39页 |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中各变量格兰杰检验 | 第39-40页 |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40-45页 |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40-42页 |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42-45页 |
5 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 第45-50页 |
·合理构建货币政策框架体系 | 第45-47页 |
·改进货币政策实施的具体对象 | 第45-46页 |
·扩大货币政策实施的微观范围 | 第46页 |
·牢固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主体 | 第46-47页 |
·科学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第47页 |
·着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47-48页 |
·切实优化货币政策实施环境 | 第48-50页 |
·加强和完善货币市场 | 第48页 |
·建立规范现代银行体系 | 第48页 |
·加快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 | 第48-49页 |
·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 | 第49页 |
·改革金融监管行为和方式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