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氢氧化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 第11-13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及阻燃机理 | 第13-14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 | 第13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3-14页 |
|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及生产工艺 | 第14-19页 |
|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生产工艺 | 第18-19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改性研究 | 第19-20页 |
| ·表面改性的方法及改性剂种类 | 第19-20页 |
| ·氢氧化镁表面处理效果的常用评定方法 | 第20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2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实验装置、药品及分析仪器 | 第22-23页 |
| ·反应装置流程图 | 第22页 |
| ·原料及试剂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原理 | 第23页 |
| ·表面处理剂选择依据 | 第23-24页 |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 ·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工艺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 第26-43页 |
| ·各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26-33页 |
| ·超声波对氢氧化镁制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NH_3·H_2O 与Mg~(~(2+))的物料比对纯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纯度和产率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反应时间对氢氧化镁纯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Mg~(2+)的初始浓度对氢氧化镁纯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正交实验 | 第33-35页 |
| ·实验的重现性 | 第35-36页 |
| ·产品表征及分析 | 第36-41页 |
| ·氢氧化镁的质量指标 | 第36页 |
| ·氢氧化镁的XRD 表征分析 | 第36-38页 |
| ·氢氧化镁的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分析(FT-IR)测定 | 第38-40页 |
| ·氢氧化镁的热重-差热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另一种复配表面处理剂的改性效果 | 第43-57页 |
| ·粉体改性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 ·活化指数测定 | 第43页 |
| ·沉降速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 ·各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4-50页 |
| ·反应温度对粉体活化指数和沉降速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改性时间对粉体活化指数和沉降速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表面处理剂的添加量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实验的重现性 | 第50-51页 |
| ·阻燃剂氢氧化镁表征研究 | 第51-56页 |
| ·氢氧化镁的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分析(FT-IR)测定 | 第51-53页 |
| ·氢氧化镁的XRD 表征分析 | 第53-55页 |
| ·氢氧化镁的热重-差热分析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氢氧化镁改性效果比较及预测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 第57-70页 |
| ·引言 | 第57-58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 第57页 |
| ·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丙烯应用中的预评价 | 第57-58页 |
| ·产品改性效果比较及预测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 第58-69页 |
| ·活化指数比较 | 第58-60页 |
| ·沉降速度比较 | 第60-63页 |
| ·在分散介质中粘度的比较 | 第63-65页 |
| ·产品的热重-差热比较 | 第65-66页 |
| ·产品的激光粒度分析的比较 | 第66-67页 |
| ·产品形貌和一次粒径的比较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A IR 标准谱图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