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工艺论文

壳牌煤气化煤质指标体系的建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插图或附表清单第13-17页
注释说明清单第17-18页
引言第18-19页
1 文献综述第19-33页
   ·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9-20页
     ·煤气化的应用及重要性第19页
     ·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9-20页
   ·壳牌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第20-27页
     ·壳牌煤气化技术概述第21-22页
     ·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第22-25页
     ·壳牌煤气化技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煤的性质对壳牌煤气化工艺影响研究现状第27-31页
     ·壳牌煤气化工艺煤种使用情况第27-29页
     ·煤的性质对壳牌煤气化工艺的影响第29-31页
   ·研究内容第31-33页
2 实验部分第33-40页
   ·实验原料第33-34页
   ·煤灰熔融温度实验第34-36页
     ·制备灰样实验步骤第34页
     ·煤灰熔融温度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4页
     ·煤灰熔融温度实验方法第34-35页
     ·实验设备第35-36页
   ·X-射线衍射(XRD)实验第36页
     ·实验仪器第36页
     ·实验条件第36页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CSEM)实验第36-37页
     ·分析样品制备步骤第36-37页
     ·样品分析步骤第37页
     ·实验仪器第37页
   ·煤灰粘温特性曲线的测试实验第37-40页
     ·样品制备及实验步骤第37-38页
     ·仪器装置第38-40页
3 国内外现有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煤质指标体系第40-44页
   ·湿法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0-41页
     ·GE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0-41页
     ·多元料浆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1页
   ·干煤粉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1-43页
     ·HT-L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1-42页
     ·Shell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4 壳牌煤气化运行参数分析第44-65页
   ·参数分析方法第44页
   ·数据处理思路第44页
   ·入炉煤灰成分对气化炉运行状况的影响第44-58页
     ·硅铝比的影响第45-47页
     ·Fe_2O_3含量的影响第47-49页
     ·硅铝钙比的影响第49-51页
     ·铝比钙铁值的影响第51-54页
     ·硅比的影响第54-56页
     ·钾钠氧化物之和的影响第56-58页
   ·入炉煤基本性质对气化炉运行状况的影响第58-64页
     ·灰分的影响第58-60页
     ·硫含量的影响第60-62页
     ·粒度的影响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5 煤灰熔融温度、煤中晶体矿物及矿物颗粒分布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第65-71页
   ·煤灰熔融温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第65-66页
   ·煤中晶体矿物组成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第66-67页
   ·煤中主要晶体矿物组成衍射峰强度变化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第67-68页
   ·煤中矿物颗粒分布规律第68-69页
   ·小结第69-71页
6 煤质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第71-77页
   ·煤质基础指标第71-73页
     ·水分第71页
     ·灰分第71页
     ·发热量第71页
     ·全硫第71-72页
     ·哈氏可磨指数第72页
     ·粒度第72-73页
   ·煤灰成分指标第73页
   ·煤灰熔融特性指标第73-75页
     ·煤灰熔融温度指标第73页
     ·灰渣粘温特性指标第73-75页
   ·煤质质量指标评价流程图第75-77页
7 煤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第77-82页
   ·单煤评价程序第77-78页
   ·配煤优化评价程序第78-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及其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微波催化松木/LDPE共热解制生物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