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一、概述 | 第13-27页 |
(一) 刑法解释的概念 | 第13-15页 |
1、国内刑法学者对刑法解释的理解 | 第13页 |
2、外国刑法学者对“interpretation”的表述 | 第13-14页 |
3、刑法解释的性质 | 第14-15页 |
(二) 刑法解释观的历史发展 | 第15-20页 |
1、严格规则主义时期的刑法解释观 | 第15-17页 |
2、向刑法自由解释观的转变 | 第17-18页 |
3、两种刑法解释观的碰撞 | 第18-19页 |
4、两种刑法解释观的历史性选择 | 第19-20页 |
(三) 刑法解释的作用 | 第20-24页 |
1、指导、规范刑法司法 | 第20-22页 |
2、弥补刑法立法欠缺 | 第22页 |
3、促进刑法立法完善 | 第22-23页 |
4、刑法解释的教育作用 | 第23页 |
5、繁荣刑法理论 | 第23-24页 |
(四) 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1、刑法规范的抽象性 | 第24-25页 |
2、刑法语言理解的分歧性 | 第25页 |
3、刑法规范的不确定性 | 第25页 |
4、社会生活的复杂、变动性 | 第25-27页 |
二、刑法解释的方法 | 第27-31页 |
1、文意解释 | 第27页 |
2、系统解释 | 第27-28页 |
3、历史解释 | 第28页 |
4、目的解释 | 第28-29页 |
5、其他解释方法 | 第29-31页 |
三、刑法立法解释 | 第31-40页 |
(一) 刑法立法解释的概述 | 第31-32页 |
(二) 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修正、刑法司法解释的区别 | 第32-33页 |
1、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修正 | 第32-33页 |
2、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 | 第33页 |
(三) 刑法立法解释的特征 | 第33-34页 |
1、解释主体的专属性 | 第33页 |
2、解释对象的特定性 | 第33-34页 |
3、解释行为的创造性 | 第34页 |
4、解释效力的权威性 | 第34页 |
(四) 刑法立法解释的原则 | 第34-37页 |
1、合法性原则 | 第34-35页 |
2、合理性原则 | 第35-36页 |
3、体现政策原则 | 第36-37页 |
(五) 完善与改进 | 第37-40页 |
1、提高对刑法立法解释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机构建设 | 第37-38页 |
2、加强立法解释技术 | 第38-39页 |
3、进行刑法立法解释,树立立法解释权威,努力改变司法解释越权的现状 | 第39-40页 |
四、刑法司法解释 | 第40-48页 |
(一) 刑法司法解释的定义及特点 | 第40-41页 |
1、统一性 | 第40页 |
2、指导性 | 第40页 |
3、公开性 | 第40-41页 |
4、具体性 | 第41页 |
(二) 刑法司法解释的原则 | 第41-44页 |
1、合法原则 | 第41-42页 |
2、合乎理论原则 | 第42-43页 |
3、具体明辨原则 | 第43页 |
4、和谐一致原则 | 第43-44页 |
(三) 对刑法司法解释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 第44-48页 |
1、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问题 | 第44-46页 |
① 非最高司法机关是否有司法解释权的问题 | 第44页 |
②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否作为刑法司法解释主体的问题 | 第44-45页 |
③ 司法解释体制统一性问题 | 第45-46页 |
2、关于刑法司法解释内容问题 | 第46-47页 |
3、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效力问题 | 第47-48页 |
五、法官刑法解释 | 第48-52页 |
(一) 逐步建立以法官适用解释为主体的刑法解释体制 | 第49-50页 |
(二) 提升判例在刑法解释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