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 第13-23页 |
·人民群众、主体以及人民主体 | 第13-15页 |
·人民群众 | 第13-14页 |
·主体 | 第14页 |
·人民主体 | 第14-15页 |
·中国哲学中“人民主体” | 第15-17页 |
·近代西方哲学中“人民主体” | 第17-18页 |
·马克思“人民主体”的科学内涵 | 第18-20页 |
·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 | 第18-19页 |
·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 | 第19-20页 |
·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内涵的拓展 | 第20-23页 |
·毛泽东的发展 | 第20页 |
·邓小平的创新 | 第20-21页 |
·江泽民和胡锦涛的丰富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阐释 | 第23-42页 |
·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性 | 第23-28页 |
·人民群众范畴的历史性 | 第23-25页 |
·人民主体性的历史性 | 第25-28页 |
·人民主体思想中的人学观 | 第28-30页 |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第28-29页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第29-30页 |
·人民主体思想中的群众史观 | 第30-32页 |
·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 第30-31页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31-32页 |
·人民主体思想中的价值观 | 第32-34页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 第32-33页 |
·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一致 | 第33-34页 |
·人民主体思想中的实践观和认识论 | 第34-37页 |
·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第34-36页 |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 第36-37页 |
·人民主体思想中的辩证法 | 第37-42页 |
·群众的创造性和主体能动性 | 第37-38页 |
·社会历史发展和客观规律性 | 第38-39页 |
·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2-50页 |
·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 | 第42-46页 |
·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主体地位 | 第42-43页 |
·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主体地位 | 第43-45页 |
·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 第45-46页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 | 第46-47页 |
·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 第46页 |
·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 第46-47页 |
·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 | 第47页 |
·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 | 第47页 |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 第47-50页 |
·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 | 第47-48页 |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