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紫荆概述 | 第9-12页 |
| ·紫荆的分布和特性 | 第10-11页 |
| ·紫荆与紫荆花的区别 | 第11页 |
| ·紫荆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目前紫荆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病害 | 第12-13页 |
| ·紫荆角斑病的症状 | 第12-13页 |
| ·紫荆枯萎病的症状 | 第13页 |
| ·紫荆叶枯病的发生 | 第13页 |
| ·紫荆叶枯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试验设计思路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 ·供试材料及菌种 | 第15页 |
| ·试验用具和仪器 | 第15页 |
| ·试验方法 | 第15-17页 |
| ·病害发生和症状观察 | 第15页 |
| ·分离纯化 | 第15-17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形态结构及病原菌鉴定 | 第17-18页 |
| ·紫荆叶枯病症状描述 | 第17页 |
| ·紫荆叶枯病的病原物分离 | 第17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菌形态观察和测定 | 第17-18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第18页 |
| ·不同温度对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pH 对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碳源对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 ·紫荆种子处理和育苗方法的研究 | 第18-20页 |
| ·种子休眠破除 | 第20页 |
| ·春化 | 第20页 |
| ·浓硫酸处理 | 第20页 |
| ·紫荆种子的播种育苗 | 第20-22页 |
| ·无菌土的准备 | 第20页 |
| ·播种培育 | 第20页 |
| ·紫荆叶枯病原接种实验 | 第20-22页 |
| ·紫荆叶枯病流行学调查 | 第22-24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8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离筛选结果 | 第25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25-29页 |
| ·紫荆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第29-33页 |
| ·不同温度对紫荆叶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pH 对紫荆叶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不同碳源对紫荆叶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紫荆种子处理结果 | 第33-35页 |
| ·不同接种方法的发病情况比较 | 第35-38页 |
| ·不同地区紫荆植株发病率调查结果 | 第38-39页 |
| ·大田定点定期调查结果 | 第39-41页 |
| ·数据处理结果 | 第41-48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图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