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沉船沉物打捞清除中的基本问题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沉船沉物的范围 | 第10-17页 |
一、中国法律中“沉船沉物”的规定及分析 | 第11-12页 |
二、固定式、移动式平台、近海钻井平台问题 | 第12-13页 |
三、搁浅船舶的性质认定 | 第13-15页 |
四、“准沉船沉物”的地位 | 第15-16页 |
五、小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打捞清除的含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沉船沉物打捞清除制度设定分析及现实冲突 | 第19-34页 |
第一节 现行船舶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 | 第19-27页 |
一、第三人直接诉讼制度的影响 | 第20-25页 |
(一) 普通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直接诉讼制度 | 第21-23页 |
(二) 强制保险与直接诉讼 | 第23-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5页 |
二、“先付原则”的制约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沉船沉物打捞清除责任主体的弊端及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节 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主管机关职责与权利的不对称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的责任主体 | 第34-52页 |
第一节 责任承担的困境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确认责任主体之基本模式的选择 | 第35-41页 |
一、两种基本模式 | 第35-36页 |
二、法律的激励作用 | 第36-40页 |
(一) “单一制形式”模式缺陷之一:激励的对象性错误 | 第38页 |
(二) “单一制形式”模式缺陷之二:激励之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三、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多重责任主体的分析 | 第41-52页 |
一、船舶所有人 | 第41-45页 |
(一) 船舶所有人的定义 | 第41-42页 |
(二) 船舶所有人与船舶之间的关联性 | 第42-44页 |
(三) 船舶共有关系中的责任承担 | 第44-45页 |
二、船舶经营人 | 第45-49页 |
(一) 船舶经营人的内涵 | 第46-48页 |
(二) 船舶经营人的外延 | 第48-49页 |
1. 光船承租人 | 第48-49页 |
2.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 | 第49页 |
三、船舶管理人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