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3页 |
| ·间接荧光光谱法 | 第11-15页 |
| ·间接荧光光谱法的发展和应用 | 第11-12页 |
| ·间接测定法的分类 | 第12-15页 |
|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和应用 | 第15-17页 |
| ·化学反应法 | 第15-16页 |
| ·增感或降感反应法 | 第16-17页 |
| ·亚硝酸盐的概述 | 第17-21页 |
| ·亚硝酸盐的存在与危害 | 第17-19页 |
| ·亚硝酸根测定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9-21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21-23页 |
| 第2章 间接荧光光谱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 第23-37页 |
| ·原理 | 第2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仪器工作参数的设定 | 第24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 ·经亚硝酸盐氧化后所得硫色素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26页 |
|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6-29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29-32页 |
| ·干扰离子试验 | 第32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32-34页 |
| ·样品分析 | 第34-36页 |
|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 ·样品的测定结果及标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锰离子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 第37-44页 |
| ·原理 | 第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7-38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38页 |
| ·溶液的配制与预处理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MnO_2处理方法的影响 | 第39页 |
| ·酸度的选择 | 第39-40页 |
| ·MnO_2加入量和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40页 |
| ·干扰离子试验 | 第40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40-41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41-43页 |
| ·样品的分析及精密度检验 | 第41-42页 |
| ·标准加入回收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第4章 钴离子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 第44-54页 |
| ·原理 | 第44页 |
| ·试验部分 | 第44-4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5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 ·Co~(2+)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酸度对沉淀的影响 | 第47-48页 |
| ·饱和KCl加入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丙酮加入量对沉淀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干扰离子试验 | 第50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50-51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51-53页 |
| ·样品的分析及精密度检验 | 第51-52页 |
| ·标准加入回收率的测定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
| 己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