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管涌渗透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渗透破坏的主要形式 | 第12-13页 |
| ·“管涌”型土的判别 | 第13-15页 |
| ·管涌发生的水力条件 | 第15-19页 |
| ·管涌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管涌室内试验模拟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管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 第2章 室内模型试验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 ·试验装置示意图 | 第25-26页 |
| ·试验中需要观测和记录的数据 | 第26页 |
| ·试验设备系统 | 第26-32页 |
| ·模型箱及观测系统 | 第26-28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8-32页 |
| ·试验准备工作及步骤 | 第32-35页 |
| ·砂土的制备 | 第32页 |
| ·针头、孔压计的埋设 | 第32-33页 |
| ·安装调试数据采集系统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36-53页 |
| ·第1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36-38页 |
| ·第2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38-40页 |
| ·第3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0-41页 |
| ·第4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1-43页 |
| ·第5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3-45页 |
| ·第6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5-46页 |
| ·第7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6-48页 |
| ·第8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48-50页 |
| ·第9组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管涌渗流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及程序介绍 | 第53-65页 |
| ·渗流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53-56页 |
| ·渗流的基本定律 | 第53页 |
|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 第53-54页 |
| ·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 第54页 |
| ·渗流的定解条件 | 第54-56页 |
| ·渗流的有限单元法 | 第56-59页 |
| ·渗流场的离散化 | 第56页 |
| ·插值函数的建立 | 第56-58页 |
| ·单元渗透矩阵的形成 | 第58-59页 |
| ·ANSYS计算稳定渗流的基本过程 | 第59-64页 |
| ·ANSYS简介 | 第59-60页 |
| ·ANSYS热分析功能计算管涌稳定渗流的理论基础 | 第60-61页 |
| ·ANSYS参数设计语言 | 第61-62页 |
| ·ANSYS的生死单元 | 第62页 |
| ·ANSYS热分析功能计算渗流相关物理量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管涌渗流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对比 | 第65-75页 |
| ·通道为全断面形式下的管涌试验渗流场分析 | 第65-69页 |
| ·概况及计算范围 | 第65页 |
| ·渗透系数的选取 | 第65-66页 |
| ·网格划分 | 第66页 |
| ·计算成果分析 | 第66-69页 |
| ·通道为非全断面形式下的管涌试验渗流场分析 | 第69-74页 |
| ·概况及计算范围 | 第69-70页 |
| ·渗透系数的选取 | 第70页 |
| ·网格划分 | 第70-71页 |
| ·计算成果分析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