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幅联体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概论 | 第12-14页 |
| ·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地震对斜拉桥的危害 | 第12页 |
| ·抗震设计现状和抗震设计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所作的工作及所用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工程背景 | 第14-29页 |
| ·桥型布置 | 第14-15页 |
| ·桥址自然条件 | 第15-16页 |
| ·气象条件 | 第15页 |
| ·工程地质 | 第15-16页 |
| ·设计标准 | 第16-17页 |
| ·结构方案构思 | 第17-18页 |
| ·结构体系 | 第18-24页 |
| ·塔、墩、梁体系确定 | 第18-19页 |
| ·索塔 | 第19-20页 |
| ·斜拉索 | 第20-23页 |
| ·主梁 | 第23-24页 |
| ·结构静力分析 | 第24-26页 |
| ·结构建模 | 第24页 |
| ·应力计算 | 第24-26页 |
| ·位移计算 | 第26页 |
| ·空间稳定计算 | 第26页 |
| ·施工 | 第26-28页 |
| ·桥塔基础施工 | 第27页 |
| ·桥塔施工 | 第27页 |
| ·主梁施工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桥梁抗震理论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分析理论 | 第29-31页 |
| ·静力理论 | 第29页 |
| ·反应谱理论 | 第29-30页 |
|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 第30-31页 |
| ·随机振动理论 | 第31页 |
|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 第31-38页 |
| ·基本方法 | 第32-33页 |
| ·恢复力模型 | 第33-35页 |
| ·桥梁工程中的非线性问题 | 第35-38页 |
| ·阻尼问题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地震动输入 | 第39-41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抗震设防目标 | 第39-40页 |
|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获取方法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MIDAS/CIVIL程序简介 | 第41-53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梁单元及内力输出符号的确定 | 第41-42页 |
| ·程序中提供的滞回模型 | 第42-47页 |
| ·程序提供的时程分析类型和动力方程解法 | 第47-51页 |
| ·时程分析类型 | 第48页 |
| ·动力方程的解法 | 第48页 |
| ·关于加载顺序选项 | 第48-49页 |
| ·关于阻尼的计算 | 第49-51页 |
| ·程序中的非线性计算方法 | 第51页 |
| ·关于直接积分法中的时间积分参数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动力特性分析 | 第53-67页 |
| ·概述 | 第53页 |
| ·桩─土共同作用模型 | 第53-59页 |
| ·全桥有限元模型 | 第59-60页 |
| ·全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60-66页 |
|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动力特性比较 | 第60-61页 |
| ·全桥动力特性 | 第61-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7章 地震反应分析 | 第67-89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纤维单元的特性 | 第67-70页 |
| ·地震动输入 | 第70-74页 |
| ·地震反应谱 | 第70-71页 |
| ·水平地震动时程 | 第71-74页 |
| ·地震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的比较 | 第74-89页 |
|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