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13-47页 |
第一部分 芦竹胺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13-22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14页 |
·仪器 | 第13页 |
·药材与试剂 | 第13-14页 |
2. 芦竹胺的制备分离 | 第14-16页 |
·粗提物的制备 | 第14-15页 |
·柱层析分离 | 第15页 |
·化合物Ⅱ的纯化 | 第15页 |
·化合物Ⅱ的纯度检查 | 第15-16页 |
3. 芦竹胺的结构鉴定 | 第16-19页 |
·外观性状 | 第16-17页 |
·熔点测定 | 第17页 |
·紫外光谱 | 第17页 |
·红外光谱(KBr压片) | 第17页 |
·高分辨质谱(HR-EIMS) | 第17页 |
·核磁共振图谱 | 第17-19页 |
4. 芦竹胺精制品的质量评价 | 第19-21页 |
·外观性状 | 第20页 |
·其他生物碱的检查 | 第20-21页 |
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芦竹胺的药效考察 | 第22-27页 |
一、芦竹胺解热作用研究 | 第22-24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2. 芦竹胺解热作用 | 第23-24页 |
·芦竹胺注射液的配制 | 第23页 |
·基础体温的测定及分组 | 第23页 |
·解热实验 | 第23-24页 |
3. 小结 | 第24页 |
二、芦竹胺抗炎作用研究 | 第24-27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2. 芦竹胺抗炎作用 | 第25页 |
·芦竹胺注射液的配制 | 第25页 |
·大鼠正常足跖排水体积测定及分组 | 第25页 |
·抗炎实验 | 第25页 |
3.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芦竹根药材及制剂中芦竹胺的含量测定 | 第27-4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7-28页 |
2. 芦竹根药材及其制剂中芦竹胺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8-32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8-31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8页 |
·流动相组成及比例的选择 | 第28-30页 |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0-31页 |
·色谱系统适用性实验 | 第31-32页 |
·对照品贮备液的配制 | 第32页 |
3. 芦竹根药材预处理方法的建立 | 第32-35页 |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 | 第32页 |
·提取溶剂种类的选择 | 第32-33页 |
·是否酸化或碱化提取的考察 | 第33页 |
·药材浸泡时间的考察 | 第33-34页 |
·超声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34页 |
·其他 | 第34页 |
·芦竹根药材预处理方法的确立 | 第34-35页 |
4. 制剂的选择及预处理方法的建立 | 第35页 |
5. 芦竹根药材及去感热注射液中芦竹胺含量测定方法验证 | 第35-41页 |
·专属性 | 第35-38页 |
·芦竹根药材中芦竹胺含量测定的专属性 | 第35页 |
·去感热注射液中芦竹胺含量测定的专属性 | 第35-38页 |
·线性 | 第38页 |
·精密度 | 第38-39页 |
·回收率 | 第39-41页 |
·芦竹根药材中芦竹胺含量测定的加样回收率 | 第39-40页 |
·去感热注射液中芦竹胺含量测定的加样回收率 | 第40-41页 |
6. 芦竹根和去感热注射液中芦竹胺的含量测定 | 第41-43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1页 |
·芦竹胺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41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1页 |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样品测定 | 第41-43页 |
第四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芦竹根及其混淆品芦根 | 第43-4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3-44页 |
·仪器 | 第4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3-44页 |
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3. 样品测定 | 第44-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图 | 第52-73页 |
综述 | 第7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