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7页 |
| ·惯性技术 | 第6页 |
| ·光纤陀螺的概述 | 第6-12页 |
| ·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 | 第6-8页 |
| ·光纤陀螺的分类 | 第8-10页 |
| ·光纤陀螺的优点和关键技术 | 第10-12页 |
| ·光纤陀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 | 第17-28页 |
| ·环形光纤干涉仪的原理 | 第17-22页 |
| ·相对论性萨格奈克效应的电磁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旋转系中的电磁学 | 第19-20页 |
| ·旋转的环形介质波导中的情形 | 第20-22页 |
| ·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的原理 | 第22-26页 |
| ·I-FOG 的萨格奈克相位差 | 第22-23页 |
| ·I-FOG 的理论灵敏度和噪声 | 第23-25页 |
| ·I-FOG 的互易性原理 | 第25-26页 |
| ·光纤陀螺的性能指标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I-FOG 最佳工作条件及噪声的理论分析 | 第28-48页 |
| ·I-FOG 最佳结构互易性讨论 | 第28-35页 |
| ·互易性结构 | 第28-29页 |
| ·偏振互易性 | 第29-30页 |
| ·调制——解调互易性 | 第30-32页 |
| ·闭环工作 | 第32-34页 |
| ·背向反射抑制 | 第34-35页 |
| ·I-FOG 最佳工作条件概述 | 第35-38页 |
| ·光纤线圈 | 第35-36页 |
| ·光纤陀螺用光源 | 第36-37页 |
| ·干涉仪的“核心” | 第37-38页 |
| ·I-FOG 的偏振噪声理论分析 | 第38-44页 |
| ·LiNbO_3 集成光波导 | 第38页 |
| ·采用钛内扩散LiNbO_3 的I-FOG 偏振噪声理论分析 | 第38-43页 |
| ·质子交换波导的偏振噪声分析 | 第43-44页 |
| ·I-FOG 的温度噪声理论分析 | 第44-48页 |
| ·经典的shupe 效应 | 第44-45页 |
| ·温度暂态效应引起的角速率误差 | 第45-46页 |
| ·采用对称绕法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关于I-FOG 研制的实验 | 第48-59页 |
| ·关于SLD 的温控和恒流控制实验 | 第48-53页 |
| ·SLD 的温度响应模型及实验测试 | 第48-50页 |
|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0页 |
| ·注入电流的选择和恒流控制电路 | 第50-53页 |
| ·采用对称绕法线圈的实验 | 第53-57页 |
| ·四极对称绕法的缺陷 | 第53-56页 |
| ·交叉子绕线方案的提出 | 第56-57页 |
| ·整机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