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 | 第11-14页 |
(一) 生平及师承 | 第11-12页 |
(二) 学术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胡炳文的理学思想——以《云峰集》为中心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理的内涵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理与诸范畴的关系 | 第17-20页 |
第三章 胡炳文的易学思想——以《周易本义通释》为中心 | 第20-34页 |
第一节 对朱子易学的继承 | 第21-26页 |
第二节 胡炳文易学象数与义理观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胡炳文的治易态度及方法 | 第28-34页 |
第四章 胡炳文的四书学——以《四书通》为中心 | 第34-39页 |
(一) "悉取《纂疏》、《集成》之戾于朱夫子者删而去之" | 第35-37页 |
(二) "惧诸家之说,乱朱子本真"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胡炳文的启蒙教育思想——以《纯正蒙求》为中心 | 第39-42页 |
(一) 教育之目的 | 第39-40页 |
(二) 教育之途径 | 第40页 |
(三) 教育之方法 | 第40-41页 |
(四) 教育之内容 | 第41-42页 |
第六章 胡炳文哲学思想的评价 | 第42-46页 |
(一) 志于官学的局限性 | 第42页 |
(二) 对朱子学的捍卫和发挥 | 第42-44页 |
(三) 在元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