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征及处理难点 | 第9-10页 |
·传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3-14页 |
·生物法 | 第14-16页 |
·物化+生物法组合处理工艺 | 第16页 |
·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论文选题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现状调查 | 第19-23页 |
·渗滤液水质及产生量预测 | 第19-20页 |
·渗滤液水质 | 第19-20页 |
·渗滤液产生量预测 | 第20页 |
·渗滤液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 | 第23-38页 |
·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23-24页 |
·厌氧及化学混凝工艺概述 | 第24-27页 |
·厌氧生物滤池 | 第24-25页 |
·化学混凝 | 第25-27页 |
·电絮凝、氧化及高效菌生化处理工艺概述 | 第27-31页 |
·电絮凝 | 第27-28页 |
·氧化工艺 | 第28-30页 |
·高效菌生化处理 | 第30-31页 |
·SBR 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 第31-38页 |
·SBR 的工作过程 | 第32页 |
·SBR 工艺的特点 | 第32-33页 |
·硝化与反硝化机理讨论 | 第33-37页 |
·微生物相特征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实验研究 | 第38-67页 |
·厌氧生物滤池与化学混凝的比选 | 第38-45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厌氧生物滤池实验 | 第38-40页 |
·化学混凝实验 | 第40-44页 |
·工艺比选 | 第44-45页 |
·电絮凝、氧化工艺以及高效菌生化处理工艺比选 | 第45-54页 |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电絮凝实验 | 第45-47页 |
·氧化工艺实验 | 第47-48页 |
·高效菌生化处理实验 | 第48-53页 |
·工艺比选 | 第53-54页 |
·SBR 实验研究及分析 | 第54-64页 |
·实验概况 | 第54-55页 |
·SBR 系统的建立 | 第5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4页 |
·本节小结 | 第64页 |
·垃圾渗滤液场内预处理技术路线的提出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