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历史回顾及评价 | 第10-14页 |
·国外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 | 第12-14页 |
·研究基本思路、方法和框架 | 第14-17页 |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基本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本文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主导产业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8-27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区域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主导产业 | 第19-21页 |
·区域主导产业 | 第21-22页 |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概念的区别 | 第22-25页 |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 第22-23页 |
·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 | 第23-25页 |
·区域主导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 | 第27-39页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27页 |
·区域分工理论 | 第27-28页 |
·输出基地理论 | 第28页 |
·罗斯托主导部门理论 | 第28-29页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 第29-30页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 | 第30-32页 |
·资源状况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 | 第30-31页 |
·市场需求状况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 | 第31页 |
·现有产业状况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 | 第31-32页 |
·区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 | 第32页 |
·政府的政策空间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 | 第32页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 | 第32-37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 | 第33-34页 |
·关于模型的指标说明 | 第34-37页 |
·模型应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北京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39-49页 |
·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39-42页 |
·总体状况分析 | 第39-40页 |
·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 第40-42页 |
·发展阶段判断 | 第42页 |
·北京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经济增长与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不协调 | 第42-43页 |
·首都功能、国际化要求与管理、服务能力相对落后的不和谐.. | 第43页 |
·区域首位城市作用发挥不足 | 第43页 |
·工业内部结构失衡,轻工业缺乏竞争优势 | 第43-44页 |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 第44页 |
·第三产业总量仍显不足,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 第44-45页 |
·选择主导产业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意义 | 第45-48页 |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 第45-46页 |
·建立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 第46页 |
·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46-47页 |
·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北京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第49-69页 |
·北京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分析 | 第49-52页 |
·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49-51页 |
·北京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51-52页 |
·北京市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测算 | 第52-66页 |
·关于样本及指标的说明 | 第52页 |
·北京市主导产业的评价模型 | 第52-5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8页 |
·北京主导产业选择的数据测算 | 第58-65页 |
·北京市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65-66页 |
·北京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围绕产业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 第66-67页 |
·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 | 第67页 |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第67-68页 |
·优化主导产业的发展环境,营造产业氛围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