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资源监控的来历 | 第11-13页 |
| ·资源监控的现状 | 第13-15页 |
| ·现有厂商的解决方案 | 第13-14页 |
| ·HP OpenView | 第13页 |
| ·IBM Tivoli NetView | 第13-14页 |
| ·CA Unicenter TNG | 第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项目背景及目标 | 第15-16页 |
| ·本论文所做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监控系统设计概述 | 第17-32页 |
| ·关键技术概述 | 第17-28页 |
| ·WEB技术 | 第17-18页 |
| ·WEB技术概述 | 第17页 |
| ·WEB技术在网络监控领域的优势 | 第17-18页 |
| ·SNMP技术 | 第18-20页 |
| ·SNMP介绍 | 第18-19页 |
| ·基本原语 | 第19页 |
| ·PDU格式(Protocol Data Unit) | 第19-20页 |
| ·MIB库 | 第20页 |
| ·DOM技术 | 第20-23页 |
| ·DOM基础 | 第20-21页 |
| ·DOM的对象模型 | 第21-22页 |
| ·DOM用于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 | 第22-23页 |
| ·BINDOWS技术 | 第23页 |
| ·BINDOWS简介 | 第23页 |
| ·BINDOWS与性能展示 | 第23-25页 |
| ·SEC技术 | 第25-28页 |
| ·正则表达式 | 第26-27页 |
| ·目前可用的发现相关事件的规则类型 | 第27-28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28-29页 |
| ·系统各个模块设计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事件关联分析的研究 | 第32-43页 |
| ·对于事件的分析 | 第32-33页 |
| ·事件关联分析方法 | 第33-38页 |
| ·事件建模 | 第34-36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6-38页 |
| ·事件关联分析模块结构 | 第38-43页 |
| ·事件库 | 第39页 |
| ·知识库 | 第39-41页 |
| ·推理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事件关联处理模块的设计 | 第43-60页 |
| ·事件关联处理模块概述 | 第43-45页 |
| ·行为角色关系图 | 第43-44页 |
| ·行为角色列表 | 第44页 |
| ·使用案例列表 | 第44-45页 |
| ·系统输出接口 | 第45-48页 |
| ·事件浏览器 | 第47-48页 |
| ·事件关联管理器 | 第48页 |
| ·事件接收模块 | 第48-50页 |
| ·类列表 | 第48-49页 |
| ·类图 | 第49页 |
| ·交互图 | 第49-50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0页 |
| ·事件关联模块 | 第50-51页 |
| ·类列表 | 第50页 |
| ·类图 | 第50页 |
| ·交互图 | 第50-51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1页 |
| ·事件分发模块 | 第51-53页 |
| ·类列表 | 第51页 |
| ·类图 | 第51-52页 |
| ·交互图 | 第52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2-53页 |
| ·关联管理器 | 第53-55页 |
| ·类列表 | 第53-54页 |
| ·类图 | 第54-55页 |
| ·交互图 | 第55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5页 |
| ·事件控制台 | 第55-58页 |
| ·类列表 | 第56页 |
| ·类图 | 第56-57页 |
| ·交互图 | 第57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7-58页 |
| ·查询统计 | 第58-60页 |
| ·类列表 | 第58页 |
| ·类图 | 第58-59页 |
| ·交互图 | 第59页 |
| ·主要程序逻辑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实用技术的优化方法 | 第60-64页 |
| ·数据库使用的优化 | 第60-61页 |
| ·连接池的使用 | 第61-62页 |
| ·适当使用JAVA反射 | 第62-63页 |
| ·系统配置文件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可进一步深入的工作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