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平原三维地质建模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1 绪论 | 第1-27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24页 |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模拟方法 | 第13-19页 |
·地下水资源管理 | 第19-23页 |
·大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 第23-24页 |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创新点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2 自然地理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44页 |
·交通与位置 | 第27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34页 |
·地形地貌 | 第27-32页 |
·气象水文 | 第32-34页 |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43页 |
·地质概况 | 第34-38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38-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 | 第44-63页 |
·模型范围的确定 | 第44-45页 |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 第45-4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5页 |
·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45-47页 |
·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8-5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与概化 | 第49-50页 |
·垂向结构的确定与概化 | 第50-53页 |
·地下水流动特征 | 第53页 |
·均衡要素的确定与计算 | 第53-59页 |
·初始流场的确定 | 第59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59页 |
·数学模型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 第63-83页 |
·模拟软件选取及网格剖分 | 第63页 |
·模拟期处理 | 第63页 |
·定解条件的处理 | 第63-64页 |
·源汇项的处理 | 第64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处理 | 第64页 |
·模型的识别与检验 | 第64-68页 |
·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 | 第68-71页 |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71-73页 |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 | 第71页 |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 第71-73页 |
·规划年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动态分析 | 第73-82页 |
·预测期的确定 | 第73页 |
·定解条件的处理 | 第73页 |
·源汇项的调整 | 第73-74页 |
·地下水动态分析 | 第74-79页 |
·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5 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水量管理模型 | 第83-9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3-84页 |
·水资源管理分区和变量设置 | 第84-86页 |
·管理分区和管理期 | 第84-85页 |
·变量设置 | 第85-86页 |
·含水层系统响应函数的建立 | 第86-88页 |
·管理模型的建立 | 第88-91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88页 |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88-90页 |
·管理模型的求解 | 第90-91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建议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附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