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17页 |
| 第一章 继代培养对白僵菌的稳定性、产孢量及毒力影响的研究 | 第17-2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17页 |
| ·产孢量及生长速率测定 | 第17页 |
| ·毒力生物测定 | 第17-18页 |
| ·继代培养对菌株稳定性影响的测定 | 第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 ·不同菌株继代培养菌落局变的现象 | 第18-19页 |
| ·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菌株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继代培养对不同菌株毒力的影响 | 第22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主要害虫白僵菌高毒力菌株选育的研究 | 第24-34页 |
| 第一节 木毒蛾白僵菌优良菌株自然筛选的研究 | 第24-2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 ·僵虫蛹来源 | 第24-25页 |
| ·供试虫源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菌株生长情况观测结果 | 第25-27页 |
| ·室内毒力测定比较 | 第27-29页 |
| 3 小结和讨论 | 第29页 |
| 第二节 荔枝蝽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研究 | 第29-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不同菌株生长性状观测结果 | 第31页 |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 第34-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菌种及生产原料 | 第34页 |
| ·一级大米种制备 | 第34页 |
| ·各级液固培养料配制及配方的筛选 | 第34-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 ·不同生产配方参数的筛选 | 第35-37页 |
| ·二级液体培养时间长短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三级固体发酵培养不同时间菌粉产孢量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 ·三级固体发酵室温湿度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应用白僵菌菌剂防治主要害虫的技术研究 | 第42-53页 |
| 第一节 应用高毒力菌株(剂)防治木麻黄毒蛾的研究 | 第42-44页 |
| 1 试验方法 | 第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3 小结和讨论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应用白僵菌高毒力菌株(菌剂)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 第44-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45页 |
| ·Ba1菌株对若虫、成虫的致病力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 ·林间不同菌株菌剂防治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 第三节 白僵菌与病毒、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混合防治木毒蛾的研究 | 第48-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供试材料 | 第48-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 ·林间防治试验效果 | 第50-51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 1 继代培养对白僵菌稳定性、产孢量及毒力影响的研究 | 第53页 |
| 2 主要害虫白僵菌高毒力菌株选育的研究 | 第53-54页 |
| 3 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 第54页 |
| 4 应用白僵菌菌剂防治主要害虫的初步研究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