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市国土资源综合评价 | 第1-14页 |
·基本情况 | 第9页 |
·重庆市国土资源的赋存状况 | 第9-13页 |
·独特的区位优势 | 第9-10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10-11页 |
·相对雄厚的产业优势 | 第11-12页 |
·劳动力资源丰富,低成本优势突出 | 第12页 |
·人才聚集较多,科技教育实力较强 | 第12页 |
·效率较高的体制优势和突出的综合政策优势 | 第12-13页 |
·重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3-14页 |
·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 第13页 |
·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化水平低 | 第13-14页 |
·国际经济参与度不高,开放型经济薄弱 | 第14页 |
·贫困人口多,移民攻坚任务重 | 第14页 |
2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 第14-16页 |
·指导思想 | 第14-15页 |
·国土资源开发原则 | 第15-16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15页 |
·突出特色原则 | 第1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15页 |
·重点有序原则 | 第15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15-16页 |
·强化开放原则 | 第16页 |
·国土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 | 第16页 |
3 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16-31页 |
·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第16-17页 |
·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含义 | 第17-18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18-23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8-19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 第19-20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属性特征 | 第20-21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 第21-22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理 | 第22-23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战略选择——发展循环经济 | 第23-31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23页 |
·循环经济的含义、运行原则和实现形式 | 第23-27页 |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27-29页 |
·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 第29-31页 |
4 国土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 第31-45页 |
·加快以交通、通讯、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 第32-33页 |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第32页 |
·加快重庆信息港及“数字重庆”建设 | 第32页 |
·推进城市经营,提升城市形象 | 第32-33页 |
·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 | 第33页 |
·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第33-34页 |
·“山水园林城市”工程 | 第33页 |
·“青山绿水”工程 | 第33-34页 |
·自然保护区建设 | 第34页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第34页 |
·环境保护工程 | 第34页 |
·突出土地资源、农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加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 第34-42页 |
·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土地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 第34-36页 |
·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 | 第36-37页 |
·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全力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 | 第37-39页 |
·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能矿结合的资源密集型产业 | 第39-40页 |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第40-42页 |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 第42-43页 |
·沿渝沪、成渝高速公路构建一级发展轴带 | 第42页 |
·沿襄渝、渝怀、渝黔铁路构建二级发展轴带 | 第42-43页 |
·在库区腹地、大巴山和渝东南地区,构建三级发展轴带 | 第43页 |
·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 第43-45页 |
·加快主城区建设,发挥特大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 | 第43-44页 |
·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完善城市体系 | 第44页 |
·提高县城规划级别,按中小城市建设 | 第44页 |
·规划建设好百强小城镇 | 第44-45页 |
5 推进国土资源合理利用,促进重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 第45-49页 |
·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 第45页 |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 第45页 |
·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 | 第45页 |
·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观念 | 第45页 |
·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 第45-46页 |
·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 | 第45-46页 |
·强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第46页 |
·策划储备国土开发建设项目 | 第46页 |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保护预警机制 | 第46页 |
·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强科学决策能力 | 第46-47页 |
·加强领导 | 第46页 |
·科学决策 | 第46页 |
·强化协调 | 第46页 |
·简政放权 | 第46-47页 |
·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提供良好创业条件 | 第47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 | 第47页 |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 第47页 |
·加快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 第47页 |
·进一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保障国土资源开发 | 第47-49页 |
·国家与地方投资相结合,增加资金投入 | 第47页 |
·充分利用三峡库区和扶贫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筹集设置国土综合开发基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