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40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含义 | 第12-13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史 | 第13-15页 |
·基本原理 | 第15-22页 |
·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 | 第22-38页 |
·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 第22-31页 |
·整体柱的评价 | 第31-34页 |
·整体柱材料的应用 | 第34-37页 |
·整体柱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聚(IBMA-co-EDMA-co-DMAA)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0-62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1-43页 |
·试剂前处理 | 第43页 |
·毛细管壁预处理 | 第43页 |
·整体柱的制备 | 第43-44页 |
·聚合物形貌观察 | 第44页 |
·电色谱实验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61页 |
·毛细管壁的衍生 | 第44-46页 |
·反应原理 | 第46-47页 |
·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物理性 | 第47-48页 |
·聚合物固定相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渗透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49-50页 |
·电渗流 | 第50-52页 |
·分离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 第52-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三章 聚(IBMA-EDMA-MAA)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62-77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3-64页 |
·试剂前处理 | 第64页 |
·毛细管壁预处理 | 第64页 |
·整体柱的制备 | 第64页 |
·聚合物形貌观察 | 第64-65页 |
·电色谱实验 | 第6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5-76页 |
·整体柱的孔结构 | 第65-66页 |
·反应机理 | 第66-68页 |
·聚合物固定相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8页 |
·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68-69页 |
·电渗流 | 第69-71页 |
·分离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 第71-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整体柱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大黄中5 种蒽醌类化合物 | 第77-90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0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9页 |
·电色谱条件 | 第79-80页 |
·大黄样品处理 | 第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电色谱分离条件的建立 | 第80-86页 |
·方法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86-87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87页 |
·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测定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第五章 蔬菜中7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整体柱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 | 第90-103页 |
·引言 | 第90-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92-93页 |
·电色谱条件 | 第93页 |
·蔬菜样品处理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2页 |
·电色谱分离条件的建立 | 第93-99页 |
·方法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99-100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100-101页 |
·白菜样品分析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聚(IBMA-co-EDMA-co-MAA-co-DMAA)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03-123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04-105页 |
·试剂前处理 | 第105页 |
·毛细管壁预处理 | 第105页 |
·整体柱的制备 | 第105页 |
·聚合物形貌观察 | 第105-106页 |
·电色谱实验 | 第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22页 |
·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 | 第106-107页 |
·毛细管内的聚合反应 | 第107-109页 |
·聚合物固定相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9页 |
·重现性和柱寿命 | 第109-110页 |
·电渗流 | 第110-113页 |
·分离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 第113-122页 |
·结论 | 第122-123页 |
结论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个人简历 | 第1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