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一 世界肉牛业的现状 | 第9-12页 |
1 世界各国肉牛生产水平 | 第9-10页 |
2 世界肉牛品种现状及几个肉牛品种简介 | 第10-12页 |
·世界肉牛品种现状 | 第10页 |
·几个肉牛品种简介 | 第10-12页 |
·夏洛来(Charolais) | 第10页 |
·海福特(Hereford) | 第10-11页 |
·布兰格斯(Brangus) | 第11页 |
·盖普威(Gelbvieh) | 第11页 |
·邦斯玛拉(Bonsmara) | 第11页 |
·罗曼西牛(Romosinuano)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肉牛品种改良及杂种优势利用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肉牛生产与管理方式 | 第13-15页 |
1 我国肉牛生产与肥育方式 | 第13-14页 |
2 国外肉牛生产与管理方式 | 第14-15页 |
四 犊牛生长相关的规律、原理与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 肉牛生长发育规律 | 第15-16页 |
2 母体效应 | 第16-17页 |
3 肉用母牛产奶量与犊牛增重关系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五 最小二乘法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0-49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0页 |
2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3 试验方案 | 第20-23页 |
4 试验数据的整理及阶段划分 | 第23页 |
5 试验数据的分布 | 第23-24页 |
6 数据分析模型及软件分析程序 | 第24-26页 |
·求最小二乘均值(LSM)所采用模型 | 第24-25页 |
·犊牛各阶段日增重对母牛产奶量回归分析所用模型 | 第25-26页 |
·断奶后处理及犊牛性别综合因素的回归模型 | 第25页 |
·不同公畜品种影响的回归模型 | 第25-26页 |
二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49页 |
1. 断奶后处理及性别影响分析 | 第26-36页 |
·断奶后犊牛各阶段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29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对母牛产奶量的回归分析与讨论 | 第29-36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对母牛产奶量的回归分析 | 第29-35页 |
·试验开始至3 月初(PWADG1) | 第29-30页 |
·3 月初至试验结束(PWADG2) | 第30-31页 |
·整个试验期(TRIALADG) | 第31-32页 |
·断奶至试验结束(TOTADG) | 第32-33页 |
·试验适应期(ADAPADG1) | 第33-34页 |
·3 月放牧适应期(ADAPADG2)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2 不同父本品种影响分析 | 第36-49页 |
·断奶后犊牛各阶段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39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对母牛产奶量的回归分析与讨论 | 第39-49页 |
·各阶段犊牛日增重对母牛产奶量的回归分析 | 第39-47页 |
·断奶至试验开始(INITPWADG) | 第39-40页 |
·试验开始至3 月初(PWADG1) | 第40-41页 |
·3 月初至试验结束(PWADG2) | 第41-42页 |
·整个试验期(TRIALPWADG) | 第42-44页 |
·断奶至试验结束(TOTPWADG) | 第44-45页 |
·试验开始适应期(ADAPADG1) | 第45-46页 |
·3 月放牧适应期(ADAPADG2)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