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书院改制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湖南区域史研究 | 第14-15页 |
·历史文献及整理 | 第15-16页 |
·本文基本构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书院改革 | 第18-43页 |
·湖南书院改革之背景 | 第18-21页 |
·湖南维新运动前的书院概况 | 第18-19页 |
·甲午战争及湖南维新运动 | 第19-20页 |
·湖湘文化的经世务实传统 | 第20-21页 |
·湖南书院改革之大致情形 | 第21-32页 |
·浏阳兴算 | 第21-22页 |
·湘乡东山精舍的兴办 | 第22-23页 |
·岳麓书院改革 | 第23-25页 |
·全省书院改革 | 第25-32页 |
·湖南书院改革之特点 | 第32-43页 |
·以变革课程为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改革考试,提倡新学 | 第34-37页 |
·开明的湖南官绅是主要倡导者和主持者 | 第37-40页 |
·书院、学堂、学会并举 | 第40-43页 |
第3章 湖南维新运动失败后的书院与学堂教育 | 第43-61页 |
·书院与学堂的名实变化 | 第43-51页 |
·公案:时务学堂与岳麓书院之争 | 第43-47页 |
·学堂与书院的区分 | 第47-51页 |
·规复旧制与设立新学 | 第51-61页 |
·顿挫:湖南维新事业“诸事报罢” | 第51-53页 |
·趋新:新学教育暗潮涌动 | 第53-61页 |
第4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湖南书院改制(上) | 第61-78页 |
·正名:诏令书院改制 | 第61-64页 |
·求实:对于书院改制政策的不同思考 | 第64-78页 |
·湘抚俞廉三积极兴学,改制全省书院 | 第64-69页 |
·“不和谐”的声音——对湘绅王先谦反对改书院为学堂的具体考察 | 第69-74页 |
·湘抚赵尔巽对省城书院的改制 | 第74-78页 |
第5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湖南书院改制(下) | 第78-94页 |
·书院改制为学堂的具体变化 | 第78-85页 |
·学堂学级 | 第78-79页 |
·课程内容 | 第79-80页 |
·教师及功课教法 | 第80页 |
·学生 | 第80-81页 |
·考试 | 第81页 |
·建置、教学配套设备及经费 | 第81-84页 |
·学堂管理 | 第84-85页 |
·全省书院改制的概况及特点 | 第85-94页 |
·书院改制的数量 | 第89-90页 |
·书院改制的时间 | 第90-92页 |
·书院改制的地域发展趋势 | 第92页 |
·书院改制形成的学堂等级和类型 | 第92-94页 |
余论 | 第94-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