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文献的回顾 | 第9-13页 |
·农家乐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24页 |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 第15页 |
·人口数量 | 第15页 |
·年龄分布状况 | 第15页 |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 | 第15-18页 |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状况 | 第15-16页 |
·农村劳动力各行业就业状况 | 第16-17页 |
·社会发展水平的较低,制约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 第17-18页 |
·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 | 第18页 |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 | 第18-19页 |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制度环境尚不成熟 | 第19-21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 第21页 |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未配套 | 第21页 |
·临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特征及分析 | 第21-24页 |
·受教育培训程度偏低 | 第21-22页 |
·就业途径单一 | 第22页 |
·转移就业兼业性明显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3 临安市农家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 第24-35页 |
·农家乐的开办对农家乐工作人员的影响 | 第24-29页 |
·农家乐工作人员就业状况及满意程度分析 | 第24-27页 |
·农家乐开办对女性劳动力就业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农家乐开办村村民将来工作的打算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开办农家乐吸引工种情况调查分析 | 第29-31页 |
·农家乐吸引工种情况及分析 | 第29-30页 |
·三个村子农家乐吸引工种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临安市农家乐的开办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遇分析 | 第31-32页 |
·临安市政府重视农村地区发展 | 第31-32页 |
·临安市农家乐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 第32页 |
·临安市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分析 | 第32页 |
·临安市农家乐开办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 | 第32-33页 |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分析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临安市农家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对临安市农家乐的组织管理 | 第35-37页 |
·完善农家乐协会的组建 | 第35页 |
·强化制度,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 | 第35-36页 |
·落实安全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 第36-37页 |
·做好农家乐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 第37-39页 |
·加强宣传,积极开拓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 | 第37页 |
·创新农家乐发展思路 | 第37-38页 |
·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 | 第38-39页 |
·发挥临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 第39-40页 |
·细密研究周边资源,突出特色 | 第39-40页 |
·联系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 | 第40页 |
·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劳动力的素质 | 第40-41页 |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 第40-41页 |
·强化培训,转变农家乐经营户的经营理念 | 第41页 |
·强化管理,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 第41页 |
·扩大“农家乐”参与面,开辟妇女就业新途径 | 第41-43页 |
·开辟妇女就业新途径的对策 | 第41-42页 |
·开辟妇女就业新途径的建议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3页 |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