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的发展 | 第11-12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对流性风暴的结构、演变及其雷达回波特征 | 第13-25页 |
·风暴单体的结构和演变 | 第13-15页 |
·塔状积云阶段 | 第13-14页 |
·成熟阶段 | 第14页 |
·消亡阶段 | 第14-15页 |
·影响风暴结构和种类的环境因子 | 第15-16页 |
·风暴的种类和特征 | 第16-18页 |
·非超级单体风暴 | 第17-18页 |
·超级单体风暴 | 第18页 |
·强风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 | 第18-25页 |
·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中的强风暴(即脉冲风暴)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中等到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中的非超级单体强风暴的特征 | 第20-21页 |
·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 | 第21-25页 |
第三章 风暴单体的自动识别算法 | 第25-35页 |
·算法综述 | 第25页 |
·风暴段(segment)的搜索 | 第25-28页 |
·风暴分量(component)的合成 | 第28-30页 |
·风暴体(storm cell)的组成 | 第30-33页 |
·基于单体的VIL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风暴识别处理模块的工程设计 | 第35-56页 |
·产品的开发环境 | 第35-41页 |
·开发平台的框架简介 | 第35-36页 |
·动态链接库简介 | 第36-37页 |
·产品动态链接库的结构 | 第37页 |
·产品处理类(DLLClass)的结构 | 第37-39页 |
·产品动态链接库的导出函数 | 第39-41页 |
·产品动态链接库的编写 | 第41页 |
·风暴识别模块的设计 | 第41-56页 |
·风暴产品的数据结构 | 第42-44页 |
·配置对话框的设计 | 第44-46页 |
·导出函数的编写 | 第46-50页 |
·产品生成类的编程 | 第50-56页 |
第五章 雷达资料实例分析 | 第56-61页 |
·天气形势 | 第56页 |
·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 | 第56-58页 |
·风暴识别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
声明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