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柔肝抑纤饮对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加用二至丸后的对比研究

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5页
 一、概述第11页
 二、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第11页
 三、血吸虫病的感染和流行第11-12页
 四、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第12-13页
 五、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3-15页
实验研究第15-34页
 实验一柔肝抑纤饮干预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第15-24页
  一、目的第15页
  二、材料和方法第15-18页
   (一) 实验材料第15-16页
   (二) 实验方法第16-18页
  三、结果第18-23页
   (一) 动物一般情况及脏器系数比较第18页
   (二) 各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第18-19页
   (三) 各组血清HA、PCⅢ和肝组织HYP 检测结果比较第19-20页
   (四) 肝组织病理形态观察第20-23页
  四、结论第23-24页
 实验二 柔肝抑纤饮及其加用二至丸后干预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对比研究第24-34页
  一、目的第24页
  二、材料和方法第24-27页
   (一) 实验材料第24-25页
   (二) 实验方法第25-27页
  三、结果第27-32页
   (一) 动物一般情况及脏器系数比较第27页
   (二) 各组小鼠肝功能(ALT、ALB)检测结果比较第27-28页
   (三) 各组血清HA、PCⅢ和HYP 检测结果比较第28-29页
   (四) 肝组织病理形态观察第29-32页
  四、结论第32-34页
讨论第34-55页
 一、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第34-36页
  (一)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非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形成的共同途径第34-35页
  (二)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肝星状细胞(HSC)第35-36页
  (三) 拮抗TGF-Β_1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意义第36页
 二、柔肝抑纤饮组方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第36-42页
  (一) 络病理论与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第36-38页
  (二) 肝纤维化的中医学归属、病机特点及转化规律第38-42页
 三、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学特点及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第42-43页
 四、柔肝抑纤饮组方原则及药物分析第43-49页
  (一) 组方原则第43-45页
  (二) 组方药物药理学研究第45-49页
 五、柔肝抑纤饮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疗效机制分析第49-52页
  (一) 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第49-50页
  (二) 拮抗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第50-51页
  (三) 抑制小鼠肝组织TGF-Β_1的表达第51页
  (四) 减少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生成第51-52页
 六、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分析第52-55页
  (一) 二至丸组成及方药研究第52-53页
  (二) 对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评价第53页
  (三) 对加用二至丸抗肝纤维化的思考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肝纤维化第61-67页
 1 TGF-β_1 的细胞来源第61页
 2 TGF-β_1 的信号转导第61-62页
 3 TGF-β_1 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第62-64页
   ·刺激 HSC 活化,造成 ECM 的过度沉积第63页
   ·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第63-64页
   ·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第64页
 4 TGF-β_1 和抗肝纤维化临床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83页
 附录一 英文缩写与译名第67-68页
 附录二 附图第68-83页
致谢第83-84页
详细摘要第84-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休眠期油桃芽体抗氰呼吸代谢研究
下一篇:语文阅读模糊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