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法医学论文--法医基础科学论文

尸食性蝇类的分子鉴别及其发育生物化学特征用于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目录第8-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45页
 第一章 法医昆虫学研究进展第14-26页
  1 尸食性昆虫种类鉴定第14-17页
   1.1 电镜技术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 DNA鉴定第15-17页
   1.3 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第17页
  2 死亡时间推断第17-19页
   2.1 昆虫区系演替和死亡时间推断的关系第17-18页
   2.2 昆虫发育与死亡时间推断第18-19页
   2.3 新的用于死亡时间间隔的指示物种的寻找第19页
  3 法医昆虫毒理学第19-24页
   3.1 药物(毒物)检测第19-22页
   3.2 药物对双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2-24页
  4 计算机技术第24页
  5 昆虫体内食物来源的研究第24-25页
  6 展望第25-26页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26-31页
  1 蛋白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第26-27页
   1.1 双向电泳第26-27页
   1.2 生物质谱分析第27页
  2 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7-30页
   2.1 果蝇蛋白质组研究第27-28页
   2.2 媒介昆虫与病原体蛋白质组研究第28-29页
   2.3 昆虫表皮蛋白第29页
   2.4 差异表达第29-30页
  3 前景和展望第30-31页
 第三章 昆虫贮藏蛋白第31-45页
  1 贮藏蛋白家族第31-39页
   1.1 概述第31-32页
   1.2 贮藏蛋白的分类第32-38页
   1.3 结论第38-39页
  2 蛋白的贮藏和利用第39-44页
   2.1 双翅目第39-42页
   2.2 鳞翅目第42-43页
   2.3 结论第43-44页
  3 作为时间特征性生化指标的可行性第44-45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45-136页
 第一章 杭州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的分子鉴别第46-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1.1 供试虫源第46页
   1.2 DNA抽提第46-47页
   1.3 扩增及测序第47页
   1.4 序列分析第47页
  2 结果第47-48页
   2.1 序列数据第47-48页
   2.2 系统发育第48页
  3 讨论第48-53页
   3.1 物种鉴定第48-49页
   3.2 地理种群间的差异探讨第49-53页
 第二章 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于常见尸食性蝇类初孵幼虫的鉴别第53-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1.1 供试虫源和取样方法第53-54页
   1.2 试剂第54页
   1.3 蛋白质提取方法第54页
   1.4 双向凝胶电泳第54页
   1.5 蛋白质图谱扫描与分析第54页
   1.6 物种鉴别模型的建立方法第54-55页
  2 结果第55-56页
   2.1 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第55页
   2.2 判别分析第55-56页
  3 讨论第56-60页
 第三章 巨尾阿丽蝇离食期幼虫肠道内容物的DNA检测第60-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1.1 昆虫的饲养第60-61页
   1.2 取样和解剖第61页
   1.3 DNA提取第61页
   1.4 PCR扩增与测序第61页
   1.5 数据分析第61页
  2 结果第61-62页
   2.1 猪cyt b基因和组织确定第62页
   2.2 离食期后PCR检测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第62页
  3 讨论第62-66页
 第四章 四种尸食性蝇类幼期蛋白质、脂类、糖含量和体重随发育变化的时间特征第66-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1.1 供试虫源与取样方法第66页
   1.2 样品粗提液制备第66页
   1.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66-67页
   1.4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第67页
   1.5 海藻糖的测定第67页
   1.5 脂类含量的测定第67页
   1.6 数据分析第67页
  2 结果第67-69页
   2.1 体重与日龄的关系第67-68页
   2.2 蛋白质含量与日龄的关系第68页
   2.3 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日龄的关系第68页
   2.4 海藻糖含量与日龄的关系第68页
   2.4 脂类含量与日龄的关系第68-69页
  3 讨论第69-75页
 第五章 温度对蝇类幼期蛋白质、脂类和总糖及体重变化的影响第75-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页
   1.1 供试虫源第75页
   1.2 生化测定第75页
   1.3 数据分析第75页
  2 结果第75-77页
   2.1 体重第75-76页
   2.2 蛋白质含量第76页
   2.3 总糖含量第76页
   2.4 脂类含量第76-77页
  3 讨论第77-108页
 第六章 尸食性蝇类幼虫血淋巴可溶性蛋白组成的时间特征第108-11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8页
   1.1 供试虫源第108页
   1.2 血淋巴的收集第108页
   1.3 SDS-PAGE电泳第108页
  2 结果第108-109页
   2.1 肥须亚麻蝇第108-109页
   2.2 丝光绿蝇第109页
  3 讨论第109-115页
 第七章 肥须亚麻蝇幼虫血淋巴贮藏蛋白的纯化第115-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6页
   1.1 虫源第115页
   1.2 血淋巴取样第115页
   1.3 贮藏蛋白的分离纯化第115-116页
   1.4 SDS-PAGE电泳第116页
  2 结果第116页
  3 讨论第116-121页
 第八章 贮藏蛋白抗体制备与ELISA检测最佳反应条件建立第121-1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2页
   1.1 抗体制备第121页
   1.2 免疫印迹第121-122页
   1.3 抗体纯化与效价测定第122页
   1.4 抗原和包被抗体最佳稀释倍数确定第122页
   1.5 标准曲线第122页
  2 结果第122-123页
  3 讨论第123-125页
 第九章 两种麻蝇体内贮藏蛋白含量及温度对其的影响第125-1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5-126页
   1.1 昆虫饲养与取样第125页
   1.2 间接ELISA法测定贮藏蛋白含量第125页
   1.3 数据分析第125-126页
  2 结果第126页
   2.1 不同温度下两种麻蝇幼虫期和蛹期贮藏蛋白和日龄的关系第126页
   2.2 自然温度下肥须亚麻蝇日龄的推断第126页
  3 讨论第126-132页
 第十章 总讨论第132-136页
  1 种类的鉴别第132-133页
   1.1 DNA分析技术第132-133页
   1.2 蛋白质组技术第133页
  2 蝇类幼期日龄推断第133-135页
  3 结语第135-136页
Abstract第136-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8页
附录博士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因里希·伯尔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下一篇:工控组态软件的研发及其在数控机床可视化加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