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0页 |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动力学-光谱二维数据的应用综述 | 第11-16页 |
·硬模型法(Hard-modeling,HM) | 第12-14页 |
·软模型法(soft-modeling,SM) | 第14-16页 |
·软硬模犁结合法(Hard-andsoft-modeling,HSM) | 第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铬污染研究的现状 | 第16-18页 |
·解析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 | 第20-27页 |
·软模型法 | 第20-22页 |
·ITTFA法 | 第20-22页 |
·确定初始迭代矢量的方法 | 第22-24页 |
·Needle Search方法 | 第22页 |
·等吸收点方法 | 第22-23页 |
·其他方法 | 第23-24页 |
·确定标度化系数 | 第24页 |
·两反应物都有吸收的实验体系 | 第24-27页 |
·消元法 | 第24-25页 |
·迭代消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实验与数据 | 第27-36页 |
·模拟数据 | 第27-33页 |
·体系Ⅰ——3吸收组分,动力学谱不具备中间体特征的体系 | 第27-30页 |
·体系Ⅱ——4吸收组分,1组分具有中间体动力学特征,光谱重叠不严重的体系 | 第30-32页 |
·体系Ⅲ——4吸收组分,1组分具有中间体动力学特征,光谱重叠严重的体系 | 第32-33页 |
·重铬酸钾与维生素C的反应 | 第33-3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重铬酸钾、铬(Ⅲ)和维生素C纯光谱测定 | 第34-3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60页 |
·模拟数据的解析 | 第36-48页 |
·模拟反应体系Ⅰ的解析 | 第36-39页 |
·模拟反应体系Ⅱ的解析 | 第39-43页 |
·模拟反应体系Ⅲ的解析 | 第43-48页 |
·实验数据的解析 | 第48-60页 |
·重铬酸加在维生素C反应在线测量光谱 | 第48页 |
·重铬酸钾、铬(Ⅲ)和维生素C纯光谱测定 | 第48-49页 |
·初值的解析 | 第49页 |
·迭代消元解析2种反应物的动力学谱 | 第49-51页 |
·中间体与产物的解析 | 第51-55页 |
·中间体的归属 | 第55-56页 |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