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论文--通信电子对抗论文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综合优化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22页
   ·综合抗干扰通信的研究背景第18-19页
   ·综合抗干扰通信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第20-21页
   ·论文结构及组织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通信干扰的研究第22-38页
   ·通信干扰的特点第22-23页
   ·通信干扰信号的分类第23-27页
   ·通信干扰的基本准则第27-31页
     ·干扰准则1——时域准则第27-29页
     ·干扰准则2——频域准则第29-30页
     ·干扰准则3——功率域准则第30-31页
   ·通信干扰信号的性能指标第31-36页
     ·有效干扰作用距离第31-33页
     ·干扰环境威胁等级划分第33-36页
   ·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第36-37页
     ·通信干扰效能的定义第36页
     ·通信干扰效能的表现形式第36-37页
   ·本章小节第37-38页
第三章 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第38-62页
   ·通信抗干扰技术概述第38-41页
     ·时域准则第38-39页
     ·频域准则第39-40页
     ·功率域准则第40-41页
   ·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第41-43页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第43-48页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基本原理第43-44页
     ·直扩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第44-47页
     ·直扩系统的改进措施第47-48页
   ·跳频通信系统第48-51页
     ·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第48-49页
     ·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第49-50页
     ·跳频系统的改进措施第50-51页
   ·信道编码技术第51页
   ·空域、时域自适应滤波技术第51-54页
     ·自适应天线技术第52-53页
     ·自适应干扰抑制第53页
     ·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第53-54页
   ·一些新的抗干扰技术第54-60页
     ·二维扩频第54-56页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第56-57页
     ·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第57-58页
     ·自编码扩频第58-60页
   ·抗干扰技术的综合优化第60页
   ·本章小节第60-62页
第四章 通信抗干扰的综合评价体系第62-80页
   ·通信抗干扰系统效能评估的意义第62页
   ·通信抗干扰效能的评估目标第62-63页
   ·通信抗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第63-65页
     ·层次分析法第64-65页
     ·建立评估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原则第65页
   ·通信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第65-75页
     ·模糊等价矩阵法第66-68页
     ·模糊C-均值聚类法第68-71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第71-74页
     ·模糊模式识别基本原理第74-75页
   ·聚类有效性分析第75-77页
     ·聚类有效性的经验公式第75页
     ·有效性判别法——J. C. Bezdek 判别法第75-77页
   ·通信系统抗干扰效能评估仿真第77-79页
     ·通信系统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的选择第77页
     ·简单直扩系统抗干扰效能评估仿真第77-79页
   ·本章小节第79-80页
第五章 综合抗干扰技术实例仿真第80-106页
   ·仿真工具MATLAB 简介第80页
   ·纠错编码在直扩系统中的性能分析第80-101页
     ·通信系统模型第81-82页
     ·抗单频干扰分析第82-86页
     ·抗脉冲干扰分析第86页
     ·系统仿真结果第86-101页
   ·自编码扩频的抗干扰性能分析第101-103页
   ·二维扩频的抗干扰性能分析第103-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总结第106-108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06页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个人简历第112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112页
研究生期间已被录用论文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树岗油田A块剩余油分布研究
下一篇:小说交际语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