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煤特性及其在电厂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中国煤炭资源概述 | 第8页 |
·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状况与浙江省的状况 | 第8-9页 |
·进口煤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页 |
2 中国电厂使用进口煤的必要性 | 第11-17页 |
·我国煤炭运输市场的基本特征 | 第11页 |
·中国使用进口煤的主要地区及其资源概况 | 第11-14页 |
·山东省煤炭资源概况 | 第12页 |
·江苏省煤炭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广东省煤炭资源概况 | 第13页 |
·广西省煤炭资源概况 | 第13页 |
·浙江省煤炭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浙江省规划电厂对煤炭的需求量 | 第14页 |
·新增煤炭的煤质特点煤炭供应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宁波口岸进口煤炭的情况 | 第15页 |
·小节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3 主要煤炭贸易国的基本状况 | 第17-21页 |
·俄罗斯 | 第17-18页 |
·澳大利亚 | 第18页 |
·越南 | 第18-19页 |
·印尼 | 第19-20页 |
·小节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4 煤价波动对电厂效益的影响 | 第21-27页 |
·火电厂的利润 | 第21-22页 |
·电厂的成本计算 | 第22页 |
·火电厂合理上网电价的探讨 | 第22-23页 |
·简化条件下的算例分析 | 第23-24页 |
·煤价变化,收益率不变时的上网电价 | 第24-25页 |
·上网电价不变,煤价变化对电厂效益的影响 | 第25-26页 |
·小节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5 印尼煤的经济性 | 第27-33页 |
·浙江省煤炭运输通道现状 | 第27-29页 |
·国内煤的运输通道 | 第27-28页 |
·国外煤的运输通道 | 第28-29页 |
·运输船型的经济性分析 | 第29-30页 |
·各种煤价的比较 | 第30-32页 |
·国内煤价 | 第30-31页 |
·国际煤价 | 第31-32页 |
·小节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6 印尼煤的煤质特性 | 第33-40页 |
·实验室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常规煤质特性 | 第34-35页 |
·印尼主要煤炭公司公布的煤质特性 | 第34页 |
·实验室分析的几种印尼煤的煤质特性 | 第34-35页 |
·着火特性 | 第35-36页 |
·燃尽特性 | 第36页 |
·结焦特性 | 第36-37页 |
·结渣特性 | 第37页 |
·印尼混煤的特性 | 第37-38页 |
·小节 | 第38-40页 |
7 印尼煤自燃特性的研究 | 第40-54页 |
·煤炭自燃的机理 | 第40-41页 |
·煤炭自燃的物理化学过程描述 | 第40-41页 |
·影响煤自燃的主要因素 | 第41页 |
·煤低温氧化的动力学描述 | 第41-42页 |
·煤氧化反应的综合模型 | 第42-43页 |
·热天平研究印尼煤的自燃特性 | 第43-50页 |
·典型的热分析曲线和自燃过程研究 | 第43-45页 |
·恒温条件下煤的氧化反应研究 | 第45-48页 |
·氧气对印尼煤自燃形成的影响 | 第48-50页 |
·煤样表观活化能的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8 电厂应用印尼煤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 | 第54-65页 |
·燃煤电厂的煤种经济性模型 | 第54-56页 |
·制粉系统的能耗与费用 | 第54页 |
·排污费用 | 第54-55页 |
·锅炉其它设备与系统的能耗与费用 | 第55页 |
·锅炉效率 | 第55-56页 |
·锅炉概况 | 第56页 |
·掺烧过程简介 | 第56-57页 |
·制粉系统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排烟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热效率的对比情况 | 第59-60页 |
·各试验工况经济性的综合比较 | 第60页 |
·电厂掺烧印尼煤的安全性分析 | 第60-62页 |
·印尼煤在炉内着火与燃烧情况 | 第60-61页 |
·印尼煤在炉内温度场水平状况 | 第61页 |
·结渣情况分析 | 第61页 |
·印尼煤对制粉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国内各电厂燃用印尼煤概况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9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和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