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电网中谐波的产生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电气化铁路中谐波的产生及补偿方法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做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整套装置的构成及各部分简介 | 第14-22页 |
·整套装置的构成 | 第14-15页 |
·牵引电动机硅整流器组的简化 | 第15-16页 |
·直流-直流变换器 | 第16-22页 |
·实用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路设计 | 第16-17页 |
·缓冲吸收电路的设计 | 第17-19页 |
·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缓冲电路参数选择 | 第19页 |
·输出滤波电路 | 第19-21页 |
·输出电压纹波的计算 | 第20-21页 |
·输出滤波电路的参数选择 | 第21页 |
·直流侧电容的参数选择 | 第21-22页 |
第3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2-28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22-23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 第23-25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构成 | 第24-25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25-27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前景 | 第27-28页 |
第4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改进型自适应检测方法 | 第28-52页 |
·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29-37页 |
·自适应噪声对消技术 | 第29页 |
·谐波电流的自适应检测系统 | 第29-33页 |
·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系统的仿真模型及其仿真结果 | 第33-37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仿真波形及其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35-37页 |
·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检测法 | 第37-48页 |
·神经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 第37-38页 |
·自适应线性神经元模型 | 第38-41页 |
·LMS算法 | 第41-43页 |
·单相电路畸变电流的检测系统 | 第43-48页 |
·检测系统的构成及理论分析 | 第43-45页 |
·检测电路的仿真研究 | 第45-48页 |
·变学习速率的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检测电路的仿真研究 | 第48-51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仿真波形及其分析研究 | 第49-51页 |
·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5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 | 第52-64页 |
·三种电流跟踪型控制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三角载波PWM法的原理 | 第53-54页 |
·三角载波PWM控制信号的生成 | 第54-60页 |
·单极性PWM法的工作原理 | 第54-58页 |
·三角载波PWM控制信号的获得 | 第58-59页 |
·生成PWM控制信号的仿真模型及其仿真波形 | 第59-60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 第60-64页 |
第6章 电力机车再生能源的研究 | 第64-68页 |
·电力机车的电气制动方式 | 第64页 |
·电力机车的再生制动 | 第64-65页 |
·普通 DC-AC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及其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