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9页 |
1.1 渗透汽化概述 | 第6-8页 |
1.1.1 基本原理 | 第6页 |
1.1.2 特点与优势 | 第6-7页 |
1.1.3 膜性能评价指标 | 第7-8页 |
1.2 渗透汽化膜传质机理 | 第8-12页 |
1.2.1 膜传递过程理论简述 | 第8页 |
1.2.2 经验模型 | 第8-9页 |
1.2.3 溶解扩散模型 | 第9-10页 |
1.2.4 孔流模型 | 第10页 |
1.2.5 虚拟相变模型 | 第10-11页 |
1.2.6 串联阻力溶解扩散传质模型 | 第11-12页 |
1.3 影响膜分离性能的因素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应用状况 | 第13-17页 |
1.4.1 国外研究应用的历史进展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应用状况 | 第14-15页 |
1.4.3 渗透汽化过程模拟的进展 | 第15-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流体计算力学及程序开发语言 | 第19-27页 |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 | 第19页 |
2.2 Fluent软件及其UDF接口 | 第19-20页 |
2.3 C++语言介绍 | 第20-23页 |
2.3.1 面向对象的语言 | 第20页 |
2.3.2 面向对象的方法 | 第20-22页 |
2.3.3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 第22-23页 |
2.4 Visual C++开发平台 | 第23页 |
2.5 动态连接库 | 第23-24页 |
2.6 自动化技术简介 | 第24-27页 |
2.6.1 COM与自动化 | 第24页 |
2.6.2 C++与VBA之间的连接 | 第24-25页 |
2.6.3 自动化客户和自动化组件 | 第25页 |
2.6.4 属性、方法和集合 | 第25-26页 |
2.6.5 VALIENT类型及Cole Valient类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渗透汽化过程的模拟与设计 | 第27-43页 |
3.1 CFD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 Fluent模拟的具体实现 | 第28-33页 |
3.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28页 |
3.2.2 C语言代码的编写 | 第28-31页 |
3.2.3 读入并设置case文件 | 第31页 |
3.2.4 注释C语言代码 | 第31-32页 |
3.2.5 UDF在Fluent中的激活 | 第32-33页 |
3.2.6 其他设置及开始计算 | 第33页 |
3.3 管式陶瓷渗透汽化膜组件CFD与UCT结果的比较 | 第33-35页 |
3.4 板框式渗透汽化膜组件CFD模拟结果 | 第35页 |
3.5 渗透汽化膜组件种类 | 第35-36页 |
3.6 不锈钢板框式渗透汽化膜组件的设计 | 第36-37页 |
3.7 渗透汽化级联计算模型 | 第37-43页 |
3.7.1 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 | 第37-38页 |
3.7.2 膜排列方式及加热方法 | 第38-40页 |
3.7.3 渗透汽化级联计算基础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软件分析与设计实现 | 第43-54页 |
4.1 软件系统的UML建模 | 第43-46页 |
4.2 类的实现 | 第46-47页 |
4.3 文档/视图与程序框架 | 第47-49页 |
4.4 软件系统的界面介绍 | 第49-50页 |
4.5 软件加密动态连接库的实现 | 第50-52页 |
4.6 数据保存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软件应用及分析 | 第54-59页 |
5.1 软件的基本应用及分析 | 第54-55页 |
5.2 软件的扩展应用及分析 | 第55-59页 |
5.2.1 各种加热方式的比较 | 第55-56页 |
5.2.2 温度对渗透汽化过程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3 膜后侧压力对渗透汽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4 料液组成对渗透汽化过程的影响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