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研究动机 | 第5-6页 |
研究现状 | 第6-7页 |
研究思路及文章的篇章结构 | 第7-8页 |
第一节 社会背景及方孝孺生平介绍 | 第8-13页 |
一、社会背景:异族统治下的文化凋零之痛 | 第8-9页 |
二、政治背景:洪武之治与学术复古思潮 | 第9-11页 |
三、身世背景:生逢乱世的一代大儒 | 第11-12页 |
四、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方孝孺“礼治主义”政治思想析论 | 第13-42页 |
一、“礼治主义”释义 | 第13-20页 |
(一) “礼”的起源 | 第13-14页 |
(二) “礼治”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三) “礼治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要素 | 第15-19页 |
(四) 小结 | 第19-20页 |
二、析论一:正统论——核心政治权威的确立 | 第20-24页 |
(一) 正统论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二) 方孝孺正统论与“礼治主义”政治思想 | 第22-24页 |
三、析论二:君职、君权与文官体系 | 第24-30页 |
(一) 君主权力的来源 | 第25-26页 |
(二) 君职:对君主权力的进一步界定 | 第26-28页 |
(三) 虚君政体与文官体系 | 第28-29页 |
(四) 建文帝改革与建立礼治秩序的尝试 | 第29-30页 |
四、析论三:地方自治——以宗法乡党为基础的乡族制度建设 | 第30-34页 |
(一) 宗族组织的建立 | 第31-32页 |
(二) 乡族制度的构建 | 第32-34页 |
五、析论四:以“均田”为特征的井田制思想 | 第34-38页 |
(一)、井田制:礼治主义政治秩序的经济基础 | 第36-37页 |
(二)、均田的实质 | 第37-38页 |
六、析论五:“礼治主义”政治思想的实现手段——法治 | 第38-42页 |
(一)、以礼为基础的法治理念 | 第39-40页 |
(二)、治法与治人并重 | 第40页 |
(三)、立法利民的法治思想 | 第40-42页 |
第三节: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书籍 | 第44-46页 |
参考论文 | 第46-48页 |
附录:方孝孺生平大事年表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