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8页 |
一、“统一”与“合一”--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内涵之比较 | 第8-14页 |
(一) 马克思人与自然统一涵义的逻辑与历史规定性 | 第8-10页 |
(二)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内涵及评价 | 第10-14页 |
二、“实践”与“无为”--人与自然关系框架下的思维方式之比较 | 第14-23页 |
(一)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 | 第14-18页 |
1、 历史辩证法在自然观中的体现 | 第15-16页 |
2、 历史辩证法体现在对人的理解中 | 第16页 |
3、 历史辩证法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体现 | 第16-18页 |
(二) 老子自然无为的系统辩证思维方式 | 第18-23页 |
1、 自然无为的系统辩证思维方式体现在对“道”的把握上 | 第18-19页 |
2、 老子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对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解上 | 第19-20页 |
3、 老子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把握上 | 第20-23页 |
三、人本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指归 | 第23-33页 |
(一) 《手稿》中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 | 第23-29页 |
1、 从《手稿》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看《手稿》中的人本思想 | 第23-24页 |
2、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手稿》中的人本思想 | 第24-27页 |
3、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 | 第27-29页 |
(二) 老子自然主义的人本思想 | 第29-33页 |
1、 老子的人本思想体现在其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写作初衷上 | 第29页 |
2、 以“道”否定“神”:凸显人本思想 | 第29-30页 |
3、 从老子的思维方式看老子的人本思想 | 第30-31页 |
4、 老子人本思想的内涵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