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预测与评价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1.2 国内外隐蔽油气藏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地质背景及隐蔽油气藏特征 | 第22-33页 |
2.1 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 | 第22-24页 |
2.2 沉积特征 | 第24-28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28-30页 |
2.4 隐蔽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层序地层分析 | 第33-56页 |
3.1 层序地层框架的建立 | 第34-40页 |
3.2 层序地层模式 | 第40-42页 |
3.3 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时空演化 | 第42-51页 |
3.4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 第51-56页 |
第四章 隐蔽油气藏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 第56-77页 |
4.1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要求 | 第56-59页 |
4.2 工区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 | 第59-62页 |
4.3 隐蔽油气藏勘探地震处理技术研究 | 第62-71页 |
4.4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处理 | 第71-77页 |
第五章 隐蔽油气藏地震预测技术 | 第77-103页 |
5.1 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 | 第77-81页 |
5.2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 | 第81-88页 |
5.3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 第88-98页 |
5.4 储层油气检测技术 | 第98-101页 |
5.5 地震裂缝预测技术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隐蔽油气藏预测与评价 | 第103-131页 |
6.1 马家嘴—联盟庄地区岩性油气藏预测 | 第103-115页 |
6.2 金湖凹陷刘庄北地区地层油气藏预测 | 第115-123页 |
6.3 盐城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 | 第123-13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