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层储气库溶腔形状控制模拟技术研究
| 目录 | 第1-9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储气库发展简况 | 第15-20页 |
| ·储气库建设概况 | 第15页 |
| ·数模与物模技术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的确立和研究目标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岩盐溶蚀机理 | 第20-28页 |
| ·盐溶机理与盐溶速度 | 第20-21页 |
| ·溶蚀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7页 |
| ·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倾角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流速对溶蚀速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岩盐组成对溶蚀速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溶物对溶蚀速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多盐层溶蚀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岩盐溶蚀速度测定 | 第28-35页 |
|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 ·实验程序 | 第29页 |
| ·典型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茅11 井25-11 号样品溶蚀实验 | 第30-31页 |
| ·茅11 井11-22 号样品溶蚀实验 | 第31-32页 |
| ·茅10 井10-14 号样品溶蚀实验 | 第32页 |
| ·岩盐溶蚀速度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对流扩散模拟 | 第35-52页 |
|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 第35页 |
| ·实验程序 | 第35-36页 |
| ·模拟实验 | 第36-48页 |
| ·实验1 实验成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 ·实验2 实验成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 ·实验3 实验成果及分析 | 第38-43页 |
| ·实验4 实验成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 ·实验5 实验成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实验小结与机理分析 | 第48-52页 |
| 第五章 固定形状模拟技术 | 第52-65页 |
|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 ·不同油垫方式实验模拟 | 第53-54页 |
| ·油垫由上向下正循环溶蚀模拟 | 第53-54页 |
| ·油垫由下向上溶蚀模拟 | 第54页 |
| ·实验 | 第54-61页 |
| ·实验1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4-55页 |
| ·实验2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5-57页 |
| ·实验3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7-58页 |
| ·实验4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8-59页 |
| ·实验5 多层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59-61页 |
| ·实验结果小结 | 第61-62页 |
| ·控制机理与控制策略 | 第62-65页 |
| ·生产过程中的系统控制参数 | 第63页 |
| ·水溶采盐溶腔控制的要求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成果应用分析 | 第65-72页 |
| ·数值模型的检验 | 第65-66页 |
| ·储气库设计与应用 | 第66-7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79页 |
| ·工作简历 | 第78-79页 |
| ·学习简历 | 第7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