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概述 | 第19-45页 |
·引言 | 第19页 |
·雷达高度计的测量机理 | 第19-27页 |
·高度计测高过程简析 | 第19-20页 |
·海面后向散射回波模型 | 第20-23页 |
·海洋测量的脉宽有限方式 | 第23-26页 |
·高度计系统简要分析 | 第26-27页 |
·孔径合成基本原理 | 第27-31页 |
·干涉SAR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提高海洋参数空间采集密度的几种方法 | 第33-38页 |
·偏离天底点高度测量技术 | 第33-34页 |
·基于二元干涉仪的干涉测量技术 | 第34-35页 |
·SAR/InSAR技术 | 第35-37页 |
·双站测量技术 | 第37-38页 |
·近天底点干涉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原理样机系统概述 | 第39-43页 |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原理样机系统组成 | 第40-43页 |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机载原理样机的系统参数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星载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误差分析及定标方法 | 第45-94页 |
·引言 | 第45页 |
·高度测量误差分析 | 第45-55页 |
·三种主要的误差源 | 第45-47页 |
·系统高度误差传递公式 | 第47-50页 |
·信噪比 | 第50-51页 |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回波去相关 | 第51-55页 |
·硬件系统信号失真误差 | 第55-84页 |
·DDS误差 | 第56-65页 |
·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对Chirp信号的影响及预补偿方法 | 第65-75页 |
·相位检波器相位误差的时域检测及补偿方法 | 第75-84页 |
·系统定标 | 第84-93页 |
·辐射定标 | 第84-87页 |
·在轨天线方向图的定标 | 第87页 |
·系统信号失真的定标 | 第87-88页 |
·高度测量误差的定标 | 第88-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星载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优化设计 | 第94-110页 |
·引言 | 第94页 |
·星载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优化设计 | 第94-98页 |
·星载三维成像高度计系统组成 | 第98-109页 |
·天线 | 第98-99页 |
·接收机 | 第99-101页 |
·发射机 | 第101-102页 |
·任意波形产生器 | 第102-103页 |
·收发前端 | 第103-105页 |
·频率综合器 | 第105-106页 |
·数控系统 | 第106-107页 |
·数据采集及存储系统 | 第107-108页 |
·电源系统 | 第108页 |
·系统体积质量和功耗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系统仿真技术 | 第110-121页 |
·引言 | 第110页 |
·雷达系统性能评估的几种方法 | 第110-112页 |
·MONTE CARLO仿真 | 第112页 |
·孔径合成系统计算机仿真 | 第112-113页 |
·图像仿真 | 第112-113页 |
·系统仿真 | 第113页 |
·高度数据的仿真 | 第113-114页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系统信号仿真 | 第114-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有关试验结果 | 第121-131页 |
·引言 | 第121页 |
·系统误差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开放试验结果 | 第122-124页 |
·飞行试验结果 | 第124-127页 |
·运动目标成像试验结果 | 第127-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七章 结论、问题及建议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申请专利、发表论文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