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1页 |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21-22页 |
·章节安排 | 第22-23页 |
第2章 产业整合理论与实践 | 第23-50页 |
·产业整合理论 | 第23-27页 |
一、产业整合与规模经济 | 第23页 |
二、产业整合与结构合理化 | 第23-24页 |
三、产业整合与结构高度化理论 | 第24-25页 |
四、产业整合的多层性 | 第25-26页 |
五、产业整合效果的衡量标准 | 第26-27页 |
·企业并购理论 | 第27-35页 |
一、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29页 |
二、企业并购有效理论 | 第29-31页 |
三、企业并购效益怀疑论 | 第31-32页 |
四、关于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理论 | 第32-35页 |
五、其他 | 第35页 |
·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实践 | 第35-41页 |
一、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实践概述 | 第35页 |
二、发达国家产业整合的特征 | 第35-36页 |
三、发达国家产业整合的动因 | 第36-37页 |
四、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启示 | 第37页 |
五、跨国种业公司及其发展 | 第37-39页 |
六、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特点 | 第39-41页 |
·我国产业整合实践 | 第41-50页 |
一、产业整合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42-43页 |
二、产业整合的实证分析:以啤酒业为例 | 第43-48页 |
三、对种业的启示 | 第48-50页 |
第3章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第50-66页 |
·我国种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 第50-53页 |
一、1949~1957年,“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 第50页 |
二、1958~1977年“四自一辅”阶段 | 第50-51页 |
三、1978~1994年,“四化一供”阶段 | 第51页 |
四、1995~1999年,种子工程阶段 | 第51-52页 |
五、2000年至今,市场化阶段 | 第52页 |
六、小结 | 第52-53页 |
·现阶段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53-63页 |
一、现阶段我国种业市场发展现状 | 第53-55页 |
二、我国种业市场的特点 | 第55-56页 |
三、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63页 |
·我国种业的发展趋势 | 第63-66页 |
一、政策引导的规范化发展趋势 | 第63页 |
二、种子市场的整合趋势 | 第63-65页 |
三、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 | 第65-66页 |
第4章 我国种业市场整合 | 第66-79页 |
·种业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 第66-69页 |
一、我国种业的市场潜力 | 第67-68页 |
二、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68-69页 |
·种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一、不同种子品种的结构分析 | 第69-70页 |
二、同一种子产品的市场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种子价格协同性分析 | 第71-74页 |
一、市场整合的判定标准 | 第71页 |
二、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的价格比较分析 | 第71-74页 |
·种业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7页 |
一、共性因素 | 第75页 |
二、个性因素 | 第75-77页 |
·种业市场整合的阶段分析 | 第77-79页 |
一、产业发展阶段相关理论 | 第77-78页 |
二、种业市场整合的阶段定位 | 第78-79页 |
第5章 我国种业企业整合 | 第79-96页 |
·种子的供求关系分析:以水稻为例 | 第79-89页 |
·种子企业整合的过程 | 第89-93页 |
一、种子企业整合的基本流程 | 第89-90页 |
二、种子企业的横向整合 | 第90-91页 |
三、种子企业的纵向整合 | 第91-92页 |
四、种子企业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比较 | 第92-93页 |
·农户行为与种业市场整合 | 第93-95页 |
·企业整合程度的判断 | 第95-96页 |
第6章 我国种业上市公司分析 | 第96-112页 |
·种业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第96-105页 |
·种业上市公司发展特点 | 第105-108页 |
·市场营销分析 | 第108-109页 |
一、资料来源 | 第108页 |
二、我国种业上市企业市场营销的比较 | 第108页 |
三、结论 | 第108-109页 |
·产业链分析 | 第109-110页 |
一、国外种业公司的产业链比较 | 第109页 |
二、我国种业上市公司产业链的特点及差距 | 第109-110页 |
·总体评述 | 第110-112页 |
第7章 德农种业整合案例分析 | 第112-123页 |
·公司发展概况 | 第112-117页 |
一、组织结构 | 第112-113页 |
二、整合历程 | 第113-114页 |
三、业务范围 | 第114页 |
四、科学研究 | 第114-115页 |
五、主要产品 | 第115-116页 |
六、对外投资 | 第116-117页 |
·德农种业整合思路 | 第117-120页 |
一、北方玉米种子生产线 | 第117-118页 |
二、南方水稻种子产品线 | 第118页 |
三、中部瓜菜种子产品线 | 第118-119页 |
四、三大产品线核心企业对其子公司的控股模式 | 第119-120页 |
·德农种业整合的优势分析 | 第120-121页 |
·德农种业整合绩效 | 第121-123页 |
一、销售收入 | 第121页 |
二、利润 | 第121-122页 |
三、企业的规模 | 第122-123页 |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23-132页 |
·初步结论 | 第123-124页 |
·制定种业整合战略规划 | 第124-126页 |
一、种业整合战略及其制定原则 | 第124-125页 |
二、我国种业整合战略规划的内容设想 | 第125-126页 |
·制定有效的种业整合政策 | 第126-128页 |
一、财政和税收政策 | 第127页 |
二、金融政策 | 第127-128页 |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 第128-129页 |
·加强政府对种业整合的宏观调控 | 第129-132页 |
一、加强种业市场管理 | 第130页 |
二、种业技术管理 | 第130-131页 |
三、加强种子认证制度 | 第131页 |
四、其他管理政策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作者简历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