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7页 |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水稻T-DNA插入突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T-DNA插入与基因敲除 | 第14-15页 |
·T-DNA激活标签技术 | 第15-16页 |
·T-DNA捕获标签技术 | 第16-18页 |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分离 | 第18-19页 |
·RNA干涉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RNA干涉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RNA干涉的参与因子 | 第21页 |
·RNA干涉的功能和意义 | 第21-22页 |
·RNA干涉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 第22-23页 |
·RNA干涉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植物类受体激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利用T-DNA插入构建水稻增强子捕获突变群体 | 第27-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水稻转化所用双元载体 | 第27-28页 |
·水稻材料和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诱导 | 第28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28页 |
·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和植株再生 | 第28-29页 |
·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29页 |
·结果 | 第29-33页 |
·水稻遗传转化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水稻增强子捕获突变群体的功能分析 | 第34-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GAL4/VP16-UAS-GUS系统的增强子捕获功能 | 第34-35页 |
·水稻组织的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35页 |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分离 | 第35-36页 |
·侧翼序列的测定 | 第36页 |
·侧翼序列的同源性查找和启动子预测 | 第36-37页 |
·预测启动子的功能分析 | 第37-39页 |
·结果 | 第39-49页 |
·T_1代种子和幼苗中GUS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9-41页 |
·T-DNA侧翼序列的扩增 | 第41-42页 |
·T-DNA侧翼序列的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T-DNA插入位点的分析 | 第43页 |
·启动子的预测和表达模式分析 | 第43-48页 |
·T-DNA插入与GUS染色表型的共分离分析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第四章 水稻类受体激酶基因的RNA干涉分析 | 第53-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水稻用RNA干涉诱导载体和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5页 |
·类受体激酶基因RNA干涉、过量表达和启动子检测载体的构建 | 第55-56页 |
·稻瘟菌接种 | 第56页 |
·Southern杂交 | 第56-57页 |
·Northern杂交 | 第57-58页 |
·RT-PCR检测 | 第58-59页 |
·结果 | 第59-69页 |
·水稻用RNA干涉诱导载体和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9-60页 |
·类受体激酶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 | 第60-61页 |
·稻瘟菌筛选RNA干涉突变体及相应LRR-RLK基因的结构分析 | 第61-63页 |
·RK41基因T_0代RNA干涉植株的Southern和Northern检测 | 第63页 |
·RK41基因T_1代RNA干涉植株的RT-PCR和抗瘟性检测 | 第63-65页 |
·RK4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5-66页 |
·RK41基因过量表达植株的RT-PCR和抗瘟性检测 | 第66页 |
·RK41基因表达模式的检测 | 第66-68页 |
·其它LRR-RLK基因的RNA干涉突变体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结论及创新点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