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1页 |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概述 | 第9-16页 |
·Xcc的形态特征及生长条件 | 第9-10页 |
·感染症状 | 第10页 |
·传播方式 | 第10页 |
·黄单胞菌的分类 | 第10-11页 |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系统 | 第11-16页 |
·病原细菌在寄主体内的营养代谢与致病性 | 第16-20页 |
·乙醛酸循环途径 | 第17页 |
·糖异生过程 | 第17-20页 |
·本工作的目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材料 | 第21-25页 |
·本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 第21-22页 |
·常用抗菌素及使用浓度 | 第22页 |
·培养基及生长条件 | 第22-24页 |
·菌株培养条件及保存 | 第24页 |
·常用溶液、缓冲液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37页 |
·细菌总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6-27页 |
·DNA溶液中蛋白质及RNA的去除 | 第27-28页 |
·DNA的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DNA片段浓度、大小测算 | 第29页 |
·DNA酶切 | 第29页 |
·DNA的连接 | 第29页 |
·DNA的电脉冲转化 | 第29-30页 |
·PCR扩增DNA片段 | 第30-32页 |
·三亲本接合 | 第32页 |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重组子和整合突变体的验证 | 第33-35页 |
·致病性试验 | 第35页 |
·细菌在寄主中的生长繁殖的测定 | 第35页 |
·碳源利用检测 | 第35-36页 |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突变体的功能互补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ppsA基因在不同细菌中的分布及保守性 | 第37-39页 |
·ppsA基因整合突变体的获得 | 第39-41页 |
·NK1880互补菌株的获得 | 第41-43页 |
·NK1880能够在MMX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 第43页 |
·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途径是Xcc糖异生的唯一路径 | 第43-47页 |
·Xcc的ppsA基因是致病必需的 | 第47-48页 |
·ppsA基因是Xcc在寄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必需的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3页 |
·Xcc只有一条糖异生通路 | 第50-51页 |
·Xcc的糖异生过程是致病性所必需的 | 第51-52页 |
·ppsA基因可能成为控制该病害的靶标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