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9页 |
第二章 环保法规回顾 | 第9-21页 |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概述 | 第9-13页 |
·中国主要的环境保护法规 | 第9页 |
·中国主要资源、能源保护法规 | 第9-10页 |
·电力环境保护法规 | 第10-13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第10-11页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 | 第11页 |
·《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 号) | 第11-12页 |
·排污收费政策 | 第12页 |
·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第12-13页 |
·电力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 | 第13页 |
·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 第13页 |
·《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试行) | 第13页 |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 第13-15页 |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第14页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 第14页 |
·污染集中控制 | 第14页 |
·限期治理制度 | 第14页 |
·排污收费制度 | 第14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14-15页 |
·“三同时”制度 | 第15页 |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 第15页 |
·总量控制 | 第15-16页 |
·总量控制政策的产生及科学含意 | 第15-16页 |
·我国当前的SO2排放总量控制政策 | 第16页 |
·排污收费 | 第16-18页 |
·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 | 第17页 |
·排污收费发展过程 | 第17页 |
·排污收费制度基本政策 | 第17-18页 |
·排污收费工作基本程序 | 第18页 |
·其他 | 第18-21页 |
·环境保护计划制度 | 第18-19页 |
·环境监测制度 | 第19页 |
·现场检查制度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演变 | 第21-33页 |
·美国 | 第21-25页 |
·美国环保管理体制 | 第21-22页 |
·排放标准 | 第22-23页 |
·管理政策的演变 | 第23-25页 |
·气泡政策 | 第23-24页 |
·补偿政策 | 第24页 |
·贮存政策(又称银行) | 第24-25页 |
·容量节余政策 | 第25页 |
·经济补偿政策与超标处罚 | 第25页 |
·排污权交易政策 | 第25页 |
·日本 | 第25-29页 |
·日本环保管理体制 | 第25-26页 |
·管理政策的演变 | 第26-27页 |
·浓度控制 | 第26-27页 |
·K值控制 | 第27页 |
·总量控制法 | 第27页 |
·日本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27-29页 |
·德国 | 第29-30页 |
·德国管理体制 | 第29页 |
·管理政策演变 | 第29-30页 |
·德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30页 |
·英国 | 第30-33页 |
·英国管理体制 | 第31页 |
·英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环保法规变化趋势展望 | 第33-43页 |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33-35页 |
·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 | 第33页 |
·GB13223-1996标准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我国排放标准趋势展望 | 第34-35页 |
·排污权交易 | 第35-38页 |
·排污权交易概念 | 第35页 |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 第35-36页 |
·排污权交易有利于降低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 | 第35-36页 |
·排污权交易有利于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 | 第36页 |
·排污权交易客观上有利于形成污染水平低而生产率高的工业布局 | 第36页 |
·排污权交易有利于政府对环境状况进行宏观调控 | 第36页 |
·排污权交易利于遏制某些环保部门的利己行为 | 第36页 |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存在有利于公民表达自己的意愿,扩大环保的群众基础 | 第36页 |
·排污权交易与排污收费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 第36-37页 |
·美国排污权交易实施效果 | 第37页 |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概况 | 第37页 |
·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概况 | 第37-38页 |
·中国采用排污权交易对环境管理的意义 | 第38页 |
·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烟气脱硫装置投资的经济效应 | 第38页 |
·再生能源配额制(RPS) | 第38-41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RPS)的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RPS)的主要特征 | 第39页 |
·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概况 | 第39页 |
·我国实施RPS政策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污染税收政策 | 第41页 |
·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环保法规变化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 第43-48页 |
·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43页 |
·对电源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开发水电资源有助于改善我国发电能源结构 | 第43-44页 |
·利用天然气发电减少环境污染 | 第44页 |
·核电比重将会上升 | 第44页 |
·努力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 第44页 |
·对电源布局的影响 | 第44页 |
·对电力成本的影响 | 第44-46页 |
·减排措施的费用分析 | 第45页 |
·SO2减排措施费用 | 第45页 |
·NOX减排措施费用 | 第45页 |
·烟尘减排措施费用 | 第45页 |
·预测未来30年平均电价趋势 | 第45-46页 |
·对发电技术的影响 | 第46-47页 |
·火电新技术的发展 | 第46页 |
·积极发展煤的洁净燃烧技术 | 第46-47页 |
·超临界机组 | 第46页 |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 | 第46页 |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 | 第46页 |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 第46-47页 |
·环境标准的提高对推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