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眼科学论文--晶状体与玻璃体疾病论文--白内障论文

一个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基因分析及白内障相关Cx50-缝隙连接通道的调控机制研究

第一篇 白内障家系的相关基因研究第1-61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3页
   ·晶状体概述第15-17页
     ·晶状体的发育、组织结构及功能特点第15-17页
     ·晶状体的生理和生化特点第17页
   ·白内障的诊断第17-19页
     ·临床症状第18页
     ·眼部检查第18-19页
     ·临床分期第19页
   ·白内障的分类第19-22页
   ·白内障晶状体的生理生化改变第22-24页
     ·水和蛋白质组成比例的变化第22页
     ·正常及白内障晶状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2-23页
     ·白内障与离子平衡第23页
     ·白内障与自由基第23-24页
     ·白内障与维生素第24页
     ·白内障与糖类第24页
   ·白内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24-39页
     ·遗传性白内障第24-37页
       ·遗传类型第25页
       ·相关基因及突变形式第25-35页
       ·遗传性白内障的研究方法第35-37页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第37-39页
     ·紫外线与白内障第39页
   ·白内障的治疗第39-42页
     ·手术治疗第39-40页
     ·药物治疗第40-41页
     ·基因治疗第41页
     ·晶状体再生第41-42页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42-43页
 第二章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第43-61页
   ·前言第43-44页
   ·材料和方法第44-51页
     ·家系收集第44-45页
     ·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第45-46页
     ·引物设计及合成第46-50页
     ·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目的片断第50-51页
     ·PCR产物测序第51页
     ·序列分析第51页
   ·结果第51-59页
     ·遗传方式及特点第51-52页
     ·测序结果第52-59页
   ·讨论第59-61页
第二部分 白内障相关Connexin50-缝隙连接通道的调控机制研究第61-133页
 引言第6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61-86页
   ·缝隙连接蛋白及其功能第61-76页
     ·细胞间通讯联系的发现第61-62页
     ·缝隙连接的显微结构第62-63页
     ·细胞间缝隙连接的生理意义第63-64页
     ·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的结构第64页
     ·缝隙连接蛋白第64-68页
       ·缝隙连接蛋白的拓扑结构第65-66页
       ·缝隙连接蛋白不同结构区的功能第66-68页
     ·缝隙连接功能的调节第68-71页
       ·钙离子浓度第68-69页
       ·PH值第69页
       ·电压第69-70页
       ·缝隙连接蛋白磷酸化第70-71页
     ·缝隙连接通道的门控调节机制第71-75页
       ·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子内相互作用第71-72页
       ·缝隙连接蛋白与钙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第72-75页
     ·缝隙连接蛋白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意义第75-76页
   ·晶状体组织中的缝隙连接第76-79页
     ·晶状体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的种类及功能第76-77页
     ·缝隙连接蛋白与先天性白内障第77-79页
     ·晶状体组织中钙调蛋白及其作用第79页
   ·缝隙连接半通道第79-80页
   ·膜片钳第80-85页
     ·膜片钳的发现第80页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第80-82页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模式第82-84页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第84页
     ·膜片钳记录中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分类第84-8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5-86页
 第二章 Connexin50蛋白的分子内及其与钙调蛋白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第86-113页
   ·引言第86-88页
   ·材料和方法第88-101页
     ·菌株、细胞和试剂第88-89页
     ·目的基因、重组质粒和引物第89-90页
     ·质粒DNA的制备第90-92页
     ·DNA片段回收第92-93页
     ·酶切与连接第93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93-94页
     ·质粒转化第94-95页
     ·菌种保存第95页
     ·菌落PCR第95-96页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第96页
     ·细胞传代培养第96-97页
     ·细胞冻存第97页
     ·细胞复苏第97-98页
     ·脂质体介导的真核细胞瞬时转染第98页
     ·免疫共沉淀第98-100页
     ·Western blot分析第100页
     ·激光共聚焦蛋白质免疫荧光定位第100-101页
   ·研究结果第101-110页
     ·CaM与Cx50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第101-106页
     ·Cx50的分子内相互作用(Cx50CT与Cx50CL)第106-109页
     ·CaM与Cx50的Ca2+依赖性共定位第109-110页
   ·讨论第110-113页
 第三章 钙调蛋白在connexin50半通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研究第113-125页
   ·前言第113-115页
   ·材料和方法第115-118页
     ·细胞及试剂第115页
     ·质粒及载体构建第115页
     ·G418筛选稳定细胞系第115-116页
     ·Lucifer Yellow染料摄取实验第116页
     ·膜片钳实验技术第116-118页
       ·电极拉制第116-117页
       ·细胞内、外液的配制第117页
       ·电极充灌第117页
       ·信号采集第117-118页
   ·研究结果第118-123页
     ·Ca+及CaM对Cx50半通道通透性的影响第118-120页
     ·细胞外Ca2+调控Cx50半通道开放状态第120-122页
     ·CaM参与调控Cx50半通道第122-123页
   ·讨论第123-125页
 第四章 pH对Cx50半通道门控调节的可能机制第125-133页
   ·前言第125-126页
   ·材料和方法第126-127页
     ·质粒、细胞及试剂第126-127页
     ·激光共聚焦蛋白质免疫荧光定位第127页
     ·Lucifer Yellow(LY)染料摄取(dye-uptake)实验第127页
     ·膜片钳技术第127页
   ·结果第127-131页
     ·pH 6.5条件下Ca2+对Cx50半通道渗漏性的影响第127-129页
     ·pH 6.5条件下Ca2+对Cx50半通道电压门控的影响第129页
     ·pH 6.5条件下CaM对Cx50半通道功能的调节第129-131页
   ·讨论第131-133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133-135页
创新点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7页
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
下一篇:信息作战环境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