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逮捕范畴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逮捕的语义界定 | 第11-14页 |
一、逮捕的内涵 | 第11-13页 |
二、逮捕的外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逮捕的类型 | 第14-19页 |
一、有证逮捕和无证逮捕 | 第15-17页 |
二、附随羁押的逮捕和不附随羁押的逮捕 | 第17-18页 |
三、现行犯逮捕和非现行犯逮捕 | 第18-19页 |
第三节 逮捕的性质 | 第19-21页 |
一、国家性 | 第19-20页 |
二、司法性 | 第20-21页 |
三、预防性 | 第21页 |
第四节 逮捕的特征 | 第21-25页 |
一、强制性 | 第21-22页 |
二、特定性 | 第22-23页 |
三、涉宪性 | 第23-24页 |
四、依赖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逮捕制度价值论 | 第25-40页 |
第一节 逮捕的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一、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 | 第25-26页 |
二、逮捕的价值目标:自由与安全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逮捕的目的 | 第27-30页 |
第三节 逮捕的原则 | 第30-40页 |
一、合法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二、司法授权原则 | 第31-33页 |
三、比例原则 | 第33-35页 |
四、谦抑原则 | 第35-36页 |
五、权利保障原则 | 第36-40页 |
第三章 逮捕制度运行论 | 第40-63页 |
第一节 逮捕的主体 | 第40-43页 |
一、逮捕的申请主体 | 第40-41页 |
二、逮捕的决定主体 | 第41-42页 |
三、逮捕的执行主体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逮捕的条件 | 第43-52页 |
一、逮捕的形式条件 | 第43-44页 |
二、逮捕的实质条件 | 第44-48页 |
三、逮捕的证明标准 | 第48-52页 |
第三节 逮捕的司法审查 | 第52-60页 |
一、建立逮捕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二、逮捕(羁押)的司法审查程序 | 第54-58页 |
三、我国逮捕的司法审查 | 第58-60页 |
第四节 错误逮捕 | 第60-63页 |
一、错误逮捕的认定 | 第60-62页 |
二、错误逮捕的赔偿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逮捕制度完善论 | 第63-79页 |
第一节 我国逮捕制度的困境 | 第63-69页 |
一、我国逮捕制度的现状 | 第63-67页 |
二、造成问题产生的观念因素 | 第67-69页 |
第二节 关于完善逮捕制度的思考 | 第69-79页 |
一、理论界关于完善逮捕制度的若干讨论 | 第69-71页 |
二、我国逮捕制度完善方案 | 第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后记 | 第83页 |